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这既是今后一段时期统领农村发展的总纲领,更是新一轮乡村发展的重大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如:如何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如何找支撑点,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目标任务?如何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成为美好现实?做好“党建、美丽、产业、治理、文明”五篇文章,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党建为魂
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领导者。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以党建统领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发挥堡垒领航作用,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推动支部作用核心化。古人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党员干部要有责任意识,积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二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要勇挑乡村振兴重任,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全力破解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工作新突破。把乡村振兴作为检验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主考场,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三是发挥志愿服务作用。推行“党建+”工作模式,围绕乡村发展,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活动,主动把身子沉下去,建立党员包干联系、党员帮扶指导、党员带头落实等工作机制,打造基层党建铁军。
坚持美丽为先
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贯穿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始终做到知行合一,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探索具有桥西特色的“党建为引领、生态为底色”的全面振兴之路。
以“美丽”为突破口,全面发动、全域提升,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把农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谋划,实现乡村整体美、全域美。一是全民参与,让“美丽”成为自觉行动。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激发自觉意识,不断增强集体认同感,让共建共治共享蔚然成风。如: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即“包干净、包整治、包美化”,引导农户做到门前屋后见绿、见花、见小品,形成有品位、有特色的景观;开展“美丽家庭”等创建活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全域整治,让“干净”成为第一感官。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厕所改造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突破口,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开展卫生厕所建设、改造、普及,努力实现“污水不横流、垃圾不落地、危房不住人、杂物不乱堆”。全域治理、全民参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坚持产业为本
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摆在首要位置。产业兴旺是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是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最强有力的保障。
坚持产业为本,就是要把“富民”作为乡村振兴落脚点,着力提升产业链的融合度,打通农村经济发展梗阻。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让“美丽”成为生产力。一是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建议中央和省、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以奖代补,重点用于土地流转后实行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经营主体奖补,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良好条件。二是要实现产业化运作,做大做强产业。树立“一个村就是一家企业”的理念,积极推行“村、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大力拓展农业多样性,如:发展深加工、旅游农业、创业农业等。三是挖掘和运用南宋理学家徐侨故里名人资源。由徐侨的名人效应带动名人故里的经济收益,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名人文化旅游打造成为人文旅游的一大金字招牌。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新产业新业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坚持治理为重
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治理有效既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也是乡村振兴的条件,通过有效的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抓好“三治融合”,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一是创新基层治理。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村级“领头雁”工程,全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深化基层网格员队伍建设,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二是规范基层权力。积极探索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全面梳理村级权力事项和村干部权力事项;深化农村“三务”公开,全面推行村务联席会议制度,切实管牢“微权力”。三是深化基层改革。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治理体系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乡村法治,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坚持文明为要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推动乡村振兴,必须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培育乡风文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以党风引领村风民风,培育文明乡风,筑牢精神家园。一是要加强对徐侨故里乡村文化地标资源的开发保护,运用现代手段,保留原始风貌和生态肌理,保护乡土文化特色,传承乡村文脉,使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二是重塑“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还乡干部、专家学者、反哺桑梓企业家等“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引导大学生回到家乡创业。三是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五星农户、“好婆媳”、“道德模范”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以“最美榜样”引领文明,以“家风家训”传承文明,以“乡贤文化”涵养文明,让文明之风滋润美丽乡村。
新时代,踏着催人奋进的鼓点,带着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愿景已成为浙江大地一个个生动的样本,引领乡村振兴之路走向更高更远。
(作者为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桥西村党支部书记)
高级工程师、佛堂镇桥西村党支部书记徐福星
链接:
桥西村,荣获浙江省森林村庄、金华市文化示范村、金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义乌市五水共治先进集体、义乌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徐福星,浙江省千名好支书、义乌市十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