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犹如一幅独特的画卷,由无数的经历与选择勾勒而成。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有一个人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探索前行,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创新的理念,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他就是山东金色农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胜。这位承载着大多数三农追梦人的执着与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企业的发展开辟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金“蚯”助振兴,“蚓”领新农村
——山东金色农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胜努力打造江北规模最大蚯蚓养殖基地纪实
黄胜,1974年生人,成长于一个普通但充满温暖与奋斗气息的家庭。自幼,他便在心中种下了拼搏的种子。1995年,年轻的黄胜踏入了铸造公司的大门,从此开启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篇章。在铸造公司工作的17年间(1995年—2012年),他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和钻研精神,迅速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管理层。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在企业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培养了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面对困难时的果敢勇气。
2012年,黄胜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转折。他毅然投身到三轮车后桥组装工作中,这一领域对他来说完全陌生,但黄胜却没有丝毫退缩。他以初学者的心态,重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断向同行请教,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在2012年—2016年这四年里,他在三轮车后桥组装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对机械制造和组装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017年,黄胜又将目光投向了有机肥设备生产领域。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行业蕴含的巨大潜力。在2017年—2024年这几年里,他带领团队,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公司的有机肥设备业务取得了不俗成绩,逐渐在有机肥设备市场崭露头角。
故事的发展总是充满意外与挑战。2019年,命运之神似乎格外眷顾黄胜。一家知名央企的采购业务主动找上他,这一机会对于黄胜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随后几年,该央企在蚯蚓养殖集中区域陆续建设了几个有机肥厂,项目方与黄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命运总爱设置一些考验。国家出台保护黄河沿岸生态政策,大批养殖户无奈退出蚯蚓养殖行业,导致该央企的采购量大幅减少,公司的有机肥设备业务在疫情三年后更是业绩下滑,发展陷入困境。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黄胜陷入了沉思和挣扎。企业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死胡同,他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出路,企业就会面临危机。关键时刻,他展现出了作为一名企业家的担当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黄胜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探寻出路。得知有关蚯蚓养殖业务的情况后,黄胜迅速行动起来。他主动找到相关领导,勇敢地承接了这项业务。这看似冒险的举动,实则是他在深思熟虑后的智慧抉择。他看到了蚯蚓养殖业务在未来的巨大潜力,以及与有机肥设备业务相结合实现循环经济效益的可能性。2024年,黄胜开启了蚯蚓养殖的新征程。他深知,这不仅是一次挽救企业的尝试,更是一次实现农业生态循环的实践。
回首过去,黄胜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从铸造行业到三轮车后桥组装,从有机肥设备生产到如今的蚯蚓养殖及有机肥生产,每一次的转型和决策都体现了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勇于创新的品质。
蚯蚓养殖“蚓”出乡村致富路
黄胜与蚯蚓的缘分,始于对生态农业的热爱和对资源循环利用的深刻理解。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田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以及食品工业废料等有机废弃物的处理一直是个难题。而这些废弃物,对于黄胜来说,却是宝贵的资源。他深知蚯蚓这种小小的生物,有着惊人的转化能力。蚯蚓别称“地龙”,又被叫作泥土里的“软黄金”,它们能够高效地将这些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蚯蚓粪。这种蚯蚓粪不板结,营养高,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天然肥料。同时,蚯蚓在土壤里穿行的过程中,还会形成许多微小的洞穴,这些洞穴有助于雨水的渗透和空气的流通,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而且蚯蚓本身也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公司一角
从最初在鲁西南的几亩试验田,到如今的100亩规模化养殖基地,黄胜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与心血。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坚持。记得刚开始的时候,蚯蚓养殖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蚯蚓对养殖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温度、湿度、饲料的配比等都需要精准掌控。黄胜常常在养殖场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仔细观察蚯蚓的生长状况,记录各种数据,不断摸索和调整养殖技术。
街办包片书记和基地所属村委书记在基地调研
三月初,当黄胜领着记者走进朱里街道前埠下村的蚯蚓养殖基地,便能深切地感受到那里蓬勃的生机。一排排隆起的黑褐色“泥土”映入眼帘,那是一垄垄精心搭建的“蚯蚓养殖床”。每排养殖床上,都均匀地铺撒着经过发酵的牛粪。轻轻拿开用方便袋装裹的土块,这看似普通的“泥土”,便能看见一团团红蚯蚓在有力地蠕动躲避着,它们如同勤劳的工人,在这片肥沃的“土壤”里辛勤耕耘着财富。他说:“你看到的这一排排用地膜覆盖的‘蚯蚓养殖床’再有几天就要收获了,蚯蚓养殖期一般在42天左右,天冷就适当覆盖地膜保温,它需要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这样繁殖能力强,蚯蚓别的都好说,就是主要怕涝,你看整个基地,他是不存水的,遇到雨季就会自然流出。”基地工人们有的正在架设整理喷淋和滴灌设施,有的正在筛选蚯蚓,撒粪机正在地里打碎播撒。基地二期建设也如火如荼,材料都是用最好最先进,比如支架钢管,都是同型号厚壁的,还都是镀锌,有的还二次加工,更符合建设需要。棚架之间的绳子也用上了品牌百分之百纯原料高强度塑钢线,塑钢线比原先的铁丝具有较高的耐用性,塑钢线不含金属,是一种复合材料,坚韧度高且耐腐蚀,不会像铁线钢线那样被氧化后有锈斑,污染果实。塑钢线可以一次做好用几年或更长的时间。适用于葡萄、蔬菜架或者养殖网的搭建,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减少维护成本。水管主管道都深埋地下,他指着一节坏掉的管道说:“最早用PVC管道,一到冬天就是放水,有时候也会冻坏管道和阀门,不合算,这样深埋地下,预算虽然高了,但是长期看还是合算,就是这里基地到期,当地老百姓以后也能用上。”所见所闻,记者不由地对黄胜深感敬佩。树立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品牌形象,让“金色农田”品牌深入人心。“每天有80多名村民在这里务工。他们每天辛勤劳作,一天人均收入200元左右。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加就业岗位200多个。村民本身土地流转就有一块费用,不用出家门口靠着双手再挣一部分辛苦钱,你从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就找到了答案,因为他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未来。”黄胜高兴地说。
成群的蚯蚓在肥沃的土壤中蠕动,它们是大自然的“耕耘者”,是循环经济的“践行者”。蚯蚓们日复一日地工作着,不断地分解着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宝贵的有机肥料。而那些堆积如山的秸秆和牛粪,在蚯蚓的“魔法”下,变成了滋养土地的“宝藏”。蚯蚓养殖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生态效益。基地里的蚯蚓们,不知疲倦地吞噬着有机废弃物,将它们转化为宝贵的资源。这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农作物茁壮成长,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小蚯蚓,大产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态农业的美好前景
作为江北第一家规模化蚯蚓养殖企业,黄胜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选址、项目对接、项目落地等方面,他也曾遭遇过诸多挫折。但朱里街道和前埠下村的大力支持,就像黑暗中的明灯,为他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街道和村委的干部们对黄胜的蚯蚓养殖项目充满信心和支持,他们深入企业,了解他的需求,在选址上给予专业的建议,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对接中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还在基地务工增加了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为之增收。黄胜的项目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带动着大家共同努力,向着美好的生活迈进。
查看蚯蚓产量
“小蚯蚓,大产业。”黄胜的心中有一个宏伟的蓝图。他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建设项目。这个集发酵、包装、生产、配套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以处理6万头牛的粪便和8万亩的农作物秸秆,产出5万吨蚯蚓酶生物肥。按照现有市场行情,到时候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7500万元。这不仅是一个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更是对生态农业和乡村发展的有力推动。
黄胜为企业制定了清晰的规划。他计划2024—2026年三年完成养殖基地规模600亩。这一规划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阶段稳步推进。2024年,一期养殖基地已经完成100亩,这100亩成为了企业新的希望之土。在这片土地上,蚯蚓们在适宜的环境中快速生长,蚯蚓的活力和繁殖能力证明了黄胜的决策是正确的。
计划今年7月份,二期150亩养殖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此时,养殖基地的面积进一步扩大,蚯蚓的养殖数量大幅增加。企业的技术人员不断优化养殖技术,加强日常管理,确保蚯蚓在健康的环境中生长。随着蚯蚓数量的增多,蚯蚓粪的产量也稳步上升,为后续有机肥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基地一角
到2026年7月份,三期350亩养殖基地将全部完成。届时,整个蚯蚓养殖基地将达到600亩的规模。这一庞大的基地不仅将成为蚯蚓养殖的重要场所,更是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核心部分。除了养殖基地的建设,山东金色农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规划了蚯蚓酶有机肥生产和种植示范园。蚯蚓酶有机肥的生产是企业的另一大特色。蚯蚓在进食和代谢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有益酶,这些酶添加到有机肥中,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结构等功效。这种蚯蚓酶有机肥的出现,使得公司的有机肥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在年生产目标方面,固体有机肥计划年生产5—10万吨,液体有机肥年生产2万吨。这不仅体现了企业积极的市场拓展意愿,也为周边农田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来源。养殖示范区规划面积为100亩,在这一示范区里,企业将展示先进的蚯蚓养殖技术和有机肥生产应用模式。这里的蚯蚓养殖将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饲料等因素,确保蚯蚓的生长速度和质量。而有机肥的应用则展示了其显著的改良土壤和提升地力的效果。
基地一角
项目还充分考虑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项目完成后,周边养牛场的牛粪将成为蚯蚓的优质饲料。牛粪富含营养且湿度适宜,为蚯蚓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蚯蚓在分解牛粪的过程中,不仅自身得到生长和繁殖,还将其转化为富含营养的蚯蚓粪。而这些蚯蚓粪又进一步被制成固体和液体有机肥。
当这些有机肥投放到农田后,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升地力。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结构得到优化,农作物因此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生长得更加茁壮。同时,农田产生的秸秆被粉碎发酵后添加到蚯蚓粪里做成固体有机肥,真正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形成了闭环管理。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相互衔接,紧密配合,既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大爱无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大爱无边,砥砺前行,黄胜除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传递正能量。他相信,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他积极与土地流转村委对接,每年过节给60岁以上老人送去花生油和大米等慰问品,80岁老人生日当天送一个大蛋糕祝寿的同时,还积极赞助村里的一些文化活动。记者和黄胜相识,还是在村里搞的“文化下乡,艺术家写春联”活动上认识的。他在昌邑老家还开着一家经济实惠型养老院,最大程度的让利,口碑相传,一铺难求。自己老家村里一名葛姓70多岁老人自己外出整理家谱,在外遇见后他主动赞助老人2000元帮他完成心愿。他的一些好人好事就不一一列举了,他说:“人之常情,这都是小事,都是应该做的,我只是做了举手之劳,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次基地上跑水了我们都不知道,不知名的村民主动帮我堵口子,我相信也是一报还一报,处处做好事不吃亏。”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做人的根本。
节日走访慰问
这次蚯蚓养殖行业的采访,也是一次对记者心灵的洗礼和净化:蚯蚓虽小,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大梦想。走进蚯蚓养殖的世界,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体会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让我们以蚯蚓养殖为纽带,携手共建一个绿色、生态、和谐的美好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我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与万物和谐相处。我们用心呵护每一个生命,用爱浇灌每一寸土地。蚯蚓养殖,正等待着我们用心去耕耘、去收获。让我们携手共进,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一曲曲动人的田园牧歌,让大地的“软黄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节日走访慰问
黄胜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生态农业的理念,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展望未来,山东金色农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黄胜董事长的带领下充满了无限可能。随着蚯蚓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高蚯蚓养殖技术,培育出更多品种的优质蚯蚓;优化有机肥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拓展市场领域,将蚯蚓和有机肥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努力打造江北规模最大蚯蚓养殖基地。
公司赞助的文化下乡活动
黄胜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创业传奇,更是全国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黄胜和他的蚯蚓养殖事业,将成为乡村发展的强大动力,带动更多的人实现致富梦想。黄胜的坚持与创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企业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与勇气。愿他的人生如同美丽的乐章,在农产业的天空熠熠生辉,奏响时代的最强音,书写出更多的传奇与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