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扶贫攻坚的如山重任
——内蒙古卓资县融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助力扶贫攻坚纪事
融和公司规模宏大的智能温室大棚
内蒙古卓资县巴音锡勒镇十字村,地处辉腾锡勒高寒地区,日照时间短,气候干旱。天然的禀赋不足,导致农民经济收入低下,生活水平低下。到2009年,全村70%以上农民的经济纯收入徘徊在国家划定的贫困线以下。也就是这一年,意愿在土地上干一番事业的农民企业家陈润利,带着所学农业科学技术专业知识和改变农民贫困命运的宏图大志,从察右后旗只身来到这里,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建一片现代农牧业园区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十字村由于贫穷,绝大多数农民外出打工了。留在村里的除了破旧的土坯房外,就是撂了荒的上千亩土地。陈润利在征得农民和村“两委”班子同意的基础上,将撂荒地流转过来,开始兴建农业科技开发产业。
充满诗情画意的旅游餐厅
荒芜的土地,荆棘丛生,乱石嶙峋,陈润利雇上推土机、平地机进行了彻底整理。她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的原理,在园区通了三相电、修了地下节水管网,陆续建起三十座智能化日光温室大棚。为了保证种植所需要的绿色有机肥料,她购买120只基础改良黑头绵羊和大批量的猪、鸡。大棚内种植无公害辣椒、西红柿、葫芦、黄秋葵以及草莓、香瓜、吊瓜、桃子、葡萄等蔬菜瓜果。修通了南北田间专用通道。种植8万余株景观树和百亩杉树、油松、落叶松,使园区形成一个天然氧吧。十字村位于辉腾锡勒大草原、黄花沟、九十九泉旅游景区的必经之处。融和公司凭借这一优势,在园区建起了接地气的旅游设施。如颇具蒙古族特点的蒙餐馆,别具一格的棚中餐厅、棚中休闲屋等。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创业,昔日荒芜的土地,已经变成了一个集种植、养殖、餐饮、住宿、休闲一体化的现代化经济发展基地。如今进入融和科技开发园区,各类果蔬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养殖区鸡鹅成群,猪羊肥壮。林区树木枝叶扶疏,俨然一幅浓墨重彩的天然油画。
兴一项充满生机的产业
在园区建设日益完善的同时,公司将村里的扶贫工作纳入自己的工作范畴。一位农民说,“我们村年轻的大部分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年纪大的,但是还有一定种田能力的人,一年四季闲着没事干。我们冬天围着火炉烤火拉闲话,夏天晒太阳,心里干着急,没有一点办法。没事干,就没有收入,所以一年比一年贫穷”。公司与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协商,首先把家庭最贫困但又适合干农活儿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农民招入公司,然后根据他们的体力情况,拥有技能的情况,安排各自的农活儿。妇女、老太太在温室撒籽种育果蔬秧苗,给果蔬上架、掐枝口等。男的浇水、施肥、锄草、收获、包装。有技术的使用农机具,施肥、搬运。擅长饲养的放羊、喂猪、喂鸡。有餐饮经营技能的农民,露出自己善于制作农家饭菜的技能,为进入园区观光、游览的游客制作地道的农家菜肴,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人有活儿干个个有收入。他们每人的年工资纯收入都在2万元至3万元之间。采摘、收获季节,进园区上班的农民相对多一些。公司除了给他们足额发放工资外,每天为他们免费提供用餐,暑热天气给农民备好绿豆粥,过时过节领取劳动福利,每月按时发放工资。
精准扶贫户农民在公司上班
在公司上班的精准扶贫户农民
富一方精准脱贫的百姓
融和公司发挥兴旺的产业优势,主动挑起如山的扶贫重任,助力十字村精准扶贫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整体扶贫工作。十字村的贫困户呈“金字塔”状逐日减少。许多特殊困难家庭,经过公司的扶持,不仅摆脱了贫困局面,而且成了村里的富裕之家、文明之家。今年63岁的武金维,十年前是村里最贫困的农户。融和公司成立的第一年,他就进入园区干活,建大棚,他按照技术员指定的要求,搂畦刮堰、铺设滴灌、渗灌毛细管网,播种时,他移苗、定株等,一年四季勤勤恳恳干活,像建设自家的园区一样尽心竭力。公司按劳计酬,逐年给他增加工资,2017年他的全年工资达到3.6万元。武金维计算,他从进入公司干活以来,总收入已经超过了30万元。他说:“融和公司是老百姓的扶贫公司,我在这里上班八年,是我挣工资最多的八年。”今年59岁的乔招香,丈夫患病欠下大额外债,是村里的深度贫困户,公司将她招入园区后,她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她用所挣工资还清了外债,迈过了一道难过的坎。她说:“融和公司是我救命的公司,要不是他们的帮助,我从哪里挣钱?我何年何月才能还清那么多的债?”
郁郁葱葱的育苗基地
从十字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资料看,到2018年6月底,全村脱贫户中,有27户是在融和公司上班的农民,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有工资收入,就能实现稳定脱贫。实践证明,公司加贫困户,因户施策,是脱贫攻坚的成功方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讲的那样:“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扶贫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切实找到一条精准施策、事半功倍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