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不便给大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制约,却也给她留下了一方生态环境优美的土地,她偏居于山间溪畔,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独特神韵。漫步古村落,恍若隔世,每一块石板、古墙的缝隙都深藏了岁月的沧桑和古朴的风情。千百年来,大堰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优美的生态和深厚的人文环境使这个昔日的山区小镇摘得了“中国生态魅力镇”、“浙江省生态示范镇”、“宁波市首批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桂冠。
今年来,大堰镇围绕“乡愁小镇和长三角乡村旅游目的地”这个目标,以创建“宁波市首批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因地制宜抓规划引领,建管并举抓点面提升,多元融合抓产业转型,进一步带动农村增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推动乡村全域旅游发展。加强资源整合,以产业融合为载体,推动景区村庄的旅游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不断丰富旅游元素、创造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业态、优化产品体系,引导村庄向景区转变,打造旅游新亮点。
小小的村 大大的景
悠闲自在的村民、散落在田园间的民宅、垂头吃草的耕牛、飘着泥土气息的庄稼,田土阡陌纵横分布在县溪两畔,好一派田园牧歌。
景区村庄,就是用景区化的思路打造村庄,让村庄拥有更多的旅游元素,不仅有可观赏的景观,推进农村发展的新型业态,还有可流传的故事和历久弥新的人文历史,要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村一景区”,景在村中,村融景中,景区村庄的打造,有利于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和村庄景区化建设,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
大堰镇为了更好地开展村庄景区化工作,依托《宁波市奉化区A级景区村庄培育创建行动方案(2017-2022年)》,从环境、业态、设施、要素、宣传等多个方面指导村庄景区化建设。产业融合,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共建共享,旅游扶贫,提前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做好研判;立足特色,加强宣传,打响乡村旅游品牌。争取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一时美”到“持续美”,扎实有序地推进大堰镇村庄景区化建设,为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牢固的后盾。
常照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古时称“常诏”,因当时宋高宗赵构赐封“江南第一村”而得名。宁波十大名桥之一的福星桥是常照的迎客桥,蜿蜒山间。风沙的侵蚀使得桥上石雕护栏上的石狮模糊了面貌,桥下的溪水浅浅地流着,岸上的芦苇随风摇摆,恬静而悠然。
柏坑古村古迹丰富,可谓是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一景一画。柏溪穿村而过,据说古时是一条长满柏树的溪坑,柏坑因而得名。古色古香的柏坑古民居、前洋古建筑群、王氏宗祠、古戏台等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由于岁月的侵蚀,当年的繁华已落尽,但它那古老而端庄的气势与多彩别致的民族风情却依然留存。柏坑水库周围山林茂密,生态环境优越,有小三峡之称。
“如今,旅游业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村庄景区化是实现全域旅游的基本支点。我们要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乡村元素和特色资源,以景区的标准建设推动农村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旅游服务配套,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大堰镇党委书记戴志锋如是说。
踏着承载逾千年足迹与记忆的青石板路,穿梭于聚散有致的古建筑群,歇息于千年古树红豆杉下,大堰的古村落不仅承载着游子的乡愁,更是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后却依然生机盎然。傍晚的最后一缕阳光,打在大堰古老的砖墙上,斑驳陆离。于是,老树、古桥、溪水散发着原始且古老的魅力,编织成了一幅最具诗意的小镇风景。
大堰,小村庄遇见了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