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资本舞动农村电子商务
——探访宁波市我是农民电子商务公司
本刊记者 金晓 周长春
长期以来,农村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电子商务发展缓慢。2013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推出农村改革政策和便利措施,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被遗忘”的农村市场,成为了电商争夺的对象。
2014年10月,宁波本土企业———宁波正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率先搭建“我是农民”电商平台,以本土化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作为驱动,采用O2O(线上订购、线下取货)模式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相结合,进军农村市场,教农民上网“赶集”。
搭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平台
如今网上购物盛行,通过电脑、手机、电话下单,货物自动送上门。而在农村,农民缺少推广资源及资金,很难把自己的农产品销往外地,只有在当地市场进行耕营。从服务到供销,“我是农民”打造了一个属于农村老百姓自己的电商平台。
家庭主妇张春玲从没想过,自己会变成一个创业者。今年8月,她加盟“我是农民”,把自家的闲置地方腾出来,成为“我是农民”的北仑区久勤村网点。平时,她通过电脑操作,帮助村民进行网上预订,而货到之后,则通知大家前来领货。张春玲说:“本来闲在家里,现在轻轻松松,便多了千把块的月收入。”
“我是农民”电商平台网点合作模式有三种:一是农民闲置人员的家中;二是村里老年活动中心;三是便利店。“场地是村里的场地,工作人员也是经过培训的村民,这样一来,可省下费用,还能帮助农民进行二次创业。”“我是农民”副总经理傅旭光介绍道。
电子商务进农村,除了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关键就是要解决物流。“我是农民”电商平台以农村团购为核心业务,在线下布点时,主动与村民合作。通过商品集约采购,集约物流,省去相关进场费,成本降了下来,商品价格相对实体店便宜很多。
拓农产品供销平台 走电商惠民发展路
促进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农产品价值最大化,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是农民”电商平台减少中间环节,与消费者直接对接。
在村站网点打开“我是农民”购物平台,里面有柴米油盐、日用品及小家电等,货品种类有1000余种。每个种类的产品,都设有档期。比如,每个月的1日至3日,是“柴米油盐”,4日至9日,则是小家电,每个月的15日,则定为“农民日”,平台会推出价廉物美的特价产品。
价廉物美的产品,迅速在农村集聚了人气,“口碑效应”也逐步发酵。除了做产品,“我是农民”平台还主动帮助农民卖产品做公益。通过当地农林局提供的滞销农产品信息汇总,“我是农民”电商平台对接后上网销售解决滞销。
两个月前,江山徐香猕猴桃滞销,负责人陈先生上门求助。傅旭光说:“我们抱着试一试心态,以每斤4元的价格,放在网上售卖,没想到第一天就卖出600斤!不仅快速消化库存,而且帮助村民买到优质产品。”
农村远离市场中心,物流业发展缓慢,对于生产出来的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外销很困难,而消费者也是望而兴叹,无缘消费。一方面是农产品零售市场价格昂贵,另一方面是农民手中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农产品中间流通成本太高。城里人希望吃到地道的农产品,而很多农民则是种了东西不知道往哪里卖。如何解决农产品的买难卖难——农产品代销成为了“我是农民”电商平台现阶段的重点项目。
涉农电商探索之路依旧漫长
目前,北仑区的各个网点以低价团购为主。“一般我们以10个工作日为档期,在网上出售一批商品,村民们可以到网点线上订购需要的商品。”宁波正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宁波我是农民电子商务公司掌门人胡臻伟介绍道,“接到订单后我们会在2-3天内把东西送到各个服务点,村民们再到各村的网点来线下取货。”这种当下最流行的O2O(线上订购、线下取货)模式,不仅很快被村民接受,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农村市场前景广大,但是农村部分人仍然是未触网用户,农村人群的电商化过程仍然非常漫长。除了用户关,物流关也是一个重要瓶颈。农村人群较为分散,物流路线必须合理规划,以便最大限度减少物流成本。
在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同时,通过“我是农民”电商平台实现网络信息对接,农民的地头信息和采购信息对接,以此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只有上游商家和消费终端对话平台在农村落地,农产品才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走得更远。
相较于其他电商巨头,“我是农民”电商平台本土化商业模式更贴近农村。未来一年内,“我是农民”计划在宁波布点2000家。此外,各个网点还将增加农产品代销、中介、缴费、理财、医疗、旅游、保险等多个服务项目,并建立全方位满足农村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种商品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