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位辽南农民的“奇闻异事”
在大连市旅顺口区龙头街道的西部,有个王家村。南与龙王塘街道相接壤,西与水师营街道旅顺城区毗邻,曾经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但这几年,王家村却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很多媒体都曾专程来到这里采访一个叫王德富的“农民”。
王德富自称“农民”,可是像他这样的农民却真的找不到几个。一位资深记者曾这样评价:王德富和我们很陌生。一个以辽南山区农民为荣的人不成想却同光鲜艳丽的明星一样出名。然而,知道他做的那些常人难以所为的事,你会认可好人王德富的称谓,你会为人世间有王德富这样的好人而感到欣慰和鼓舞,并从此记住他的名字。王德富和我们很熟悉。如果你没有亲身领略过历史上愚公移山的神奇传说,你在这里可以看到数载奋斗、移山填壑、为民造地的当代愚公传人。如果你知道是解放军熔炉里造就了雷锋、大工业化时代造就了郭明义,而不曾知道深刻变革的广阔农村会造就一代什么样的农民,你可以从王德富身上找到刻有时代印迹的答案。王德富和我们很亲近。无论陌生和熟悉,你都会愿意和他并肩前行。因为他虽然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但他竭心尽力地担当起社会的责任;他虽然属于先富起来的农民,可是他用富起来的力量去帮助所有期待脱贫致富的人们;他虽然也曾被误解和非议,但他始终无怨无悔、乐此不疲,在生息的土地上、在世间的舞台上,播撒着人间的大爱,诠释着人性的光辉……
能与雷锋、郭明义这样的时代楷模相媲美,足见社会对王德富所作所为的认可。而在与他朝夕相处的王家村村民眼中,王德富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讲述人:
王成义,男,85岁,王家村村民。年轻时作为志愿军战士,参加过抗美援朝,是村里依然健在的四位老复转军人之一。他对王德富的评价:“我是看着德富长大的,这孩子就是个热心肠,他心里面有老百姓。”
王秀梅,女,67岁,王家村村民代表。因老伴儿常年有病,成为村里的困难户。她对王德富的评价:“他待村里的乡亲像自家人,要是没有他办的那个合作社,我真不知道上哪儿去挣钱给老伴儿治病。”
王家村纪事:
得益于农村城市化,绝大多数王家村的村民于2005年集体搬进了新楼房。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破天荒地住进了高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是好景不长,乔迁的新鲜劲儿很快就过去了,村民们发现,上楼以后生活中有许多的不适应,以前许多不是问题的事儿如今都成了大事:喝水、做饭、取暖都要花钱。用王成义老人的话来说,“从前想吃青菜到自家园子里摘就是了,现在连一棵小葱都得花钱买,还不如自家产的新鲜。”加上近年来物价上涨的因素,村民们明显感到生活水平下降了。王秀梅说,“搬迁后,我们老两口一个月能领到1000元的生活补助。因为老伴儿有病,这点钱根本不够家用。孩子们生活也都不富裕,帮不了我们太多。”
失去了土地,年轻人可以外出打工,而那些上了岁数的人又该怎么办呢?为这,王德富成立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农业合作社。他每年拿出100多万元,雇村里的老人们在荒地上种植传统高产农作物。
大家心里都明白,王德富做的是纯粹的“赔本买卖”,种子、地膜、复合肥,加上开支、管饭,还要免费用车接送……都是王德富出钱,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最后又无偿地分给了村民。全村人人有份,参加合作社的老人还能得双份。也就是说,村民们自己给自己干活,王德富还给工钱。这是不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王秀梅说,“咱这些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谁稀罕用你?王德富让我们干半个小时,坐40分钟。还一个劲儿地嘱咐:干多干少没关系,一定要保证安全。其实,他不就是想给你钱,养活你吗?那点活其实就是个由头。不光是地里产的,地里不产他就去买,看见村里有人准备买大葱,他说,‘别买了,我一块儿买吧。’过后真的就买了4万斤大葱分给大家伙儿……像这样的人,上哪儿还能找出第二个?”
在王家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逢村民过生日,都会被请到王德富家开的饭店享受免费的蛋糕和生日大餐。这几年,他累计投资 200多万元,用于改善王家村周边环境;他捐资上百万元为中心小学和幼儿园购置电教设备,修操场铺设塑胶跑道,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他向学校捐赠价值数万元的图书,以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他为家庭困难学生购买交通工具,并无偿提供资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每年他还要拿出近百万元,购置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分给村民;村里谁家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
王德富为啥要做这些?王成义老人的解释是,“德富这孩子咱是看着长大的,咱了解,打小就是热心肠,而且只要答应人家的事情,就一定得做到。这脾气也让他真的干了不少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大事。”
迄今为止,王德富干的最大的一件事情,要数填沟造地。为这个,他不仅拼光了家底,还险些搭上了性命。
讲述人:
王太仑,男,66岁,1976年入党。曾担任王家村生产队副队长、民兵连长等职务,后调到某学校工作,退休后回到王家村。对王德富的评价:“他是个很有正义感、很有责任心的人。”
王仁祥,男,57岁,王家村村民。村里的个体果菜种植户。对王德富的评价:“他从2005年到现在,一直不计报酬给村里做好事,一坚持就是6年。从前不是村干部,现在也不是,能做到这样真不容易。”
王家村纪事:
王家村地处大连市旅顺口区龙头街道,是个沟多地少的小山村。王德富就生长在这里。改革开放之后,王德富靠自主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事业越做越大的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却始终未变。从2005年起,王德富开始自掏腰包无偿为村里做好事。
2006年,王家村计划要建千亩樱桃园基地。由于其土地有限,村里决定通过改造荒坡荒沟等方式完成。但由于经济实力有限,又没有大型工程机械,要想完成造地工程十分困难。这时,相关领导找到了王德富。
填沟造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物力,而投资回报又很难得到保证。但王德富转念一想,填沟造地既能解决失地村民的生计问题,又能改善家乡的生态环境,就凭这两条,即使再苦再累再有风险,也是值得的。想到这些,他就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在王家村,“荒沟造地”是件自古以来就没有人敢于尝试的事情。造一亩地的成本最高在10万元,最低也要2—3万元。花如此高的成本造出来的地,能创造多大的效益还是个未知数,很多人都为王德富捏着一把冷汗。
二叔王成敏劝他:“你既不是党员,也不是村干部,花这么大代价造地值得吗!”
妻子赵金舫埋怨他:“荒沟造地,就是把钱往沟里扔!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一根经”的王德富撂下这么句话,“只要能够改善乡亲们生产生活环境,为家乡做点有意义的事,扔点钱算什么。”然后,就一门心思地忙碌在了填沟造地现场……
2007年秋,填沟造地工程大规模展开。正当工程推进到关键之时,大型施工机械燃油却出现了断档。而此时,王德富这些年所有的积蓄已经快要在庞大的造地工程中消耗殆尽。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为了能按时给工人们开支,他想方设法从朋友那里借来370万元钱,解了燃眉之急。王德富自豪地说:“朋友就是我最大的资源。”
从2005年起,王德富累计投入1700多万元,垦荒造地植林,改造良田400余亩,育树20余万株,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给失地农民带来了福音。而为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王德富在造地之余还成立了大连珍果科技开发公司,并在当年整理土地近500亩,种植樱桃树3万多棵。而利用果园空地栽种药材,更是王德富一项独创的“发明”。对药材颇有研究的他,利用改造好的果园空地,有选择的栽种各种药材。如今,这些药材已经遍及他的果园,帮助更多的农民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
2010年,王德富再次投入500万元在荒山上大面积种植野樱桃。果园全部建成后,预计将为村里提供就业岗位近400个,每户年增收1万元左右。而这仅仅只是整体发展规划的第一步,随着樱桃产量的增加,他们还要建立樱桃深加工企业,把收获的新鲜樱桃制作成果干、果汁、果酒,增加樱桃的附加值,帮助果农赚取更多的利润。
王德富对社会的贡献得到了政府和老百姓的认可,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先后被评为大连市造林绿化标兵、扶贫模范……
讲述人:
丛者有,男,58岁,王家村村民代表。在部队当过五年兵,从1983到2002年在村里当了20年的干部。对王德富的评价:“选农村干部,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王德富是个合适的村干部人选。”
王秀梅(身份见前述),对王德富的评价:“从古到今,我们这个村子里除了王德富,还没有那个人从自己腰包掏钱分给老百姓,更何况人家还不是村官,可百姓真的十分需要这样的村官。”
王家村纪事:
2010年7月,王家村原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因为经济问题被公安机关正式批捕。十个月过去了,该村的村委会主任至今一直空缺。村里没人主事,各项工作完全瘫痪,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
王家村的土地于2005年被征用,用于建设工业园。可这些土地至今荒芜着,没有一家正规企业入驻。而那些失地村民的生活却每况愈下。由于当时的征地补偿标准很低,村里又没有给老年人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因年老或患病返贫的村民大有人在。
村民代表丛者有说,“当初听说动迁,心里真高兴。可等上了楼才发现,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消费高不说,更重要的是大家不能种地了,又基本没什么新的经济来源。村里原先说给解决失地农民后续保障问题,结果根本没兑现,到现在也没人管,能不闹心吗?”
问题越来越多,村民的不满情绪也开始蔓延。用丛者有的话来说,“不管谁来当这个主任,我们最盼着的就是赶紧选举,一个村子不能总是处于无政府状态。老这样,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谁来管!”
难道真的没人适合来当这个村主任吗?王家村的村民们心中其实早就有了一个最合适的人选,他就是王德富。
尽管不是村官,在过去的这十个月里,王德富却默默地承担起了不少村官的责任。为了给村里减轻负担,他的合作社为村里的80位老人解决了生计问题;为了给村民增加收入,他收购山里的土特产品,毛樱桃成熟了,让乡亲们上山采摘,他收来酿酒,他让乡亲们挖“鬼子姜”,他花钱收来腌成咸菜,再分给大伙儿;为了恢复过年吃“杀猪菜”的习俗,他买来一头头肥猪,杀了分给全村人,让大家“尝到了年味儿”;村里楼房暖气不热,还是他出钱出人,出铲车、修锅炉,让大家过了个暖暖和和的冬天……
把村里的印把子交给这样的人,王家村的乡亲们感到放心。
对于当村官这事儿,王德富自己倒是另有看法。他坦言:“其实我真的不想当什么村官,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为了个人的利益就不想这事了,主要是不想让乡亲们失望,就想给村里多干点儿实事。”
王德富的妻子赵金舫则是一肚子委屈:“可千万别让他再当什么村主任!这些日子,为了村里的事情,他几乎天天上火,头发白了不少。家里的事儿他全不管,就好像他不是这家人似的……”
最近,为了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王德富又拿出几十万元钱搞了一台名为“王家村之春”的文艺晚会。特邀中国煤矿文工团的演员春天、著名相声演员陈寒柏、2010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刘大成等知名演员来到王家村,演出了歌曲、相声、二人转、萨克斯独奏、杂技、二胡独奏等22个节目,村民还自编自演了舞蹈,现场观看的百姓达到4000多人。目前,他们正在计划搞广场轮滑、健身舞、读书月、送电影进村和庆祝建党90周年等系列文艺活动。而王家村的村民们也在这片片欢声笑语中,看到了春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