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委书记叶剑鸣在鹤浦镇小百丈村调研精品民宿项目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4月24日象山县颁发浙江省第一本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权登记证,并迅速在4个乡镇开展试点,为乡村振兴用地空间打开了思路,也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打下了基石。
截止目前,象山县累计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5400余亩、闲置农房5.3万平方米,建成农家客栈、民宿床位1.4万张,占到宁波市总量的一半以上,流转利用并引进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等产业项目30余个、总投资超3亿元。通过确权赋能、产业植入、金融支农,来保障农民的基本居住权利和促进宅基地价值的增值。象山县创新“243”模式,争取三年内激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及农房1000幢、农民人均住房财产性收入增加50%以上。
确权赋能 发放权益“金钥匙”
早在2010年,象山率先在全省实施以“一户多宅”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梳理式改造,腾空了大量宅基地,为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打下了扎实基础。
今年,象山县出台《关于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施意见(实行)》及《象山县宅基地三权分置登记暂行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三方合同》,创新“243”模式,为“三权分置”提供政策支撑、明确改革底线。一是“二退出”挖掘潜力。支持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的有偿退出、依法退出。有偿退出标准结合土地征收区片价和宅基地复垦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调剂费的指导价;依法退出对“一户多宅”清理形成的存量建设用地和历史文化建筑等不予拆除的房屋。退出宅基地和房屋登记到村集体名下,按“盘活存量、补缺补角、有增有减、节约有余”和“宜耕则耕、宜通则通、宜建则建、宜绿则绿”原则由村集体统一规划使用。二是“四允许”用活资源。允许宅基地资格权人申请与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合作建房,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使用、经营宅基地;允许宅基地资格权人通过申请跨乡镇建房、农房置换(拆迁安置)和参与农房司法拍卖等方式实现跨镇置地建房;允许非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农房世居、析产、继承取得的合法房屋发展产业,经村集体审核、报乡镇(街道)同意后实施改建或拆后重建;允许在发展乡村产业的前提下,经村集体统一组织或同意社会资本投资者签订三方协议,流转取得宅基地使用经营权,并可依法新建改建或重建。三是“三鼓励”开发经营。鼓励农户利用现有宅基地和多余农房开发民宿,自主经营农家客栈,发展民宿经济。鼓励村集体和农户依托乡村生态资源,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引进新资本、新业态。鼓励有条件的村镇统一收储、统一招商、统一审批、统一开发,引入社会资本,对闲置宅基地、农房进行开发利用。
产业植入 激活沉睡“金资源”
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溪里方村有着秀丽的田园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经修缮一新的贡房古建筑群,摇身一变成为了浙江省第一个村级美术馆。繁华褪尽,溪里方美术馆让沉寂已久的老房子重新焕发生机,贡房也成为了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的示范样本。
象山县通过产业打造和规范流转,唤醒沉睡资源,激活乡村经济。鼓励试点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象山黄避岙乡风景如画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一是闲置农房+民宿经济。结合象山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引导村民利用多余宅基地、空余住宅、老旧房子等闲置资源开办特色民宿。如新桥镇盘活象山影视城周边村庄闲置宅基地,形成“象漂村”、“剧组村”。二是闲置农房+现代农业。鼓励片区整体开发,整合农房院落、闲置房屋、农业园区、田园滩涂、小片林地打造田园综合体。如贤庠镇依托枫康养生园、玫瑰园,实行两村两基地联创。三是古宅回收+团队运营。发动村集体对文保建筑、古居旧宅回购回收,统一招商,实现古建筑“活态传承”。如西周镇儒雅洋村将数十幢明清古建筑统一回购,引进乡伴文旅团队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四是集体资产+招商引资。依托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全县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数据库,进行集中招商推介。如黄避岙乡高泥村将原村小学校址,建成集休闲茶室、多功能厅、精品民宿、乡土餐饮为一体的“安澜别院”。
金融支农 当好改革“金管家”
墙头镇方家岙村获得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授信1000万元,发展乡村旅游,有农家客栈34家、床位600张,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方家岙村成为抵押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解决农户融资难的一个缩影。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施,将有效激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让老百姓更多的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宅基地“三权分置”不是买卖宅基地,而是在坚持宅基地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资格权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基础上,适度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权,并通过多种形式,使宅基地能够更好地得到利用,充分发挥其融资功能。
象山强化金融支农,破解农村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为深化农村改革当好“金管家”。一是畅通贷款渠道。大力实施农村普惠金融工程,组建村级信贷支农队伍,实现农村金融联络员村村全覆盖。二是创新金融产品。针对乡村旅游、民宿开发、乡贤回归,创新“旅游贷”、“民宿贷”等信贷品种,推行“整村授信、集团授信”、“政府+村”信贷模式,累计发放各类贷款近2.1亿元。三是完善担保体系。通过实施宅基地和农房流转市场的政府“补位”,扩大担保保品范围,建立金融支农风险补偿基金,县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增资至3600万元,并与各涉农金融机构开展贷款担保合作,分担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担保余额达2.71亿元,农业担保规模占到宁波市的一半以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宅基地“三权分置”;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象山深化农村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乡村振兴,不忘使命,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激发“三农”发展新动力,象山,为“三权分置”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