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各级农业部门把接轨上海作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提升农业质态的重点工作,积极开拓上海市场,招引上海客商,提高南通农产品在上海市场占有率,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今年是南通农业接轨上海的关键年,将按照市场化、多元化、特色化的要求,发挥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调优种养结构,抓好基地建设,市场体系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发展精品农业,标准农业,品牌农业和定点农业。
请看——
依托接轨大上海的契机 做大做优对沪农业“蛋糕”
——专访江苏省南通市农委主任朱进华
本网讯(记者 朱忠稳 通讯员 查 勇)前不久,南通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暨农业项目推介会将分别在上海农展馆和上海万濠虹桥大酒店举行。
6月16日,我们《接轨大上海看新江苏》专题系列报道组一行驱车来到了南通市农委,说明来意寒暄过后,朱进华主任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朱进华说,这次活动是南通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召开对接服务上海大会“1+4”活动之一,主要目的是落实江苏省委将南通建设为上海的“北大门”的战略定位,加快现代农业对接服务上海步伐,全面展示南通现代农业的新成果、新风貌,丰富上海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花园子”。南通农产品在上海市场声誉好、竞争力强,深受上海市民青睐。据统计,全市约25%的蔬菜瓜果、25%的畜禽产品、8%的粮油产品登陆上海市场,在上海开设各类农产品专卖店150余家。2016年,南通农产品在沪销售总额达186.5亿元。涌现出了景瑞、旺盛、进鲜港等一大批在沪销售的排头兵;有机蔬菜、狼山鸡、三黄鸡、长寿食品、本港海鲜成为畅销上海优质农产品的标志。
随着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实施,非核心功能疏解,三产梯度发展加速,我市不断承接上海农业产业的转移,沪上人才、资金、技术等农业优质资源选择南通、落户南通。2016年,全市承接上海农业项目111个,吸进沪资投入现代农业建设达30.2亿元,投资领域涵盖设施栽培、规模养殖、休闲观光、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产业,整体呈现投资项目增多、领域拓宽、档次提高、规模扩大的态势。
南通的基本市情是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紧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每年要新增建设用地,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09 年至 2014 年,全市耕地面积由687.3万亩下降为669.2万亩,5年减少18.1万亩。今后各项建设还得占用一部分耕地,即便占补平衡,新增耕地的质量相差较远,耕地资源已成为南通农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南通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强度高、弦绷得紧,经济发展又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据调查,南通单位面积农药、化肥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3倍以上,农膜回收率只有 60% 左右,农业复种指数高,农业面源污染不容忽视,加上工业、生活等污染,农村环境问题较为严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长远发展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此外,南通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高标准农田占比还不高,部分农田排灌设施老化;农业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仍不足,基础性、公共性服务平台还不完善,农技服务难以适应农民多样化需求;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政策对粮食生产者的激励作用在逐年下降;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没有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接机制。
朱进华说,现在粮食和蔬菜、果品、禽蛋都是大市场、大流通,哪里的东西好、性价比高,就有竞争力。上海人的总体消费水平比较高,东西不怕贵,只要好就肯定有人买,而且供不应求。南通的区位决定了农产品也要走高端路线,一方面要提高品质,要安全放心;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提高流通效率;再有就是和上海的农业大集团、农业资本合作。提升“菜篮子”、“米袋子” 、“花园子”供给能力,打造面向长三角市场的粮油、蔬果、畜牧、桑蚕、花卉等特色农业生产加工基地,增加“融入”覆盖面。“十三五”期间,全市重点推进12个永久性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快推进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努力保持畜牧业平稳发展。全市生猪饲养量保持在650万头左右,家禽饲养量稳定在1.5亿只左右,山羊饲养量500万只左右。肉、蛋总产量达到100万吨。至2030年底,全市在稳定农产品的产量基础上,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提升,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能力,使南通成为供沪农产品的加工基地。
呼应上海市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一是推进新一轮绿色南通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林业,以“两沿三园”绿化为抓手,以市场化造林、工程化造林和发展苗木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沿路绿化、沿水绿化、工业园区绿化、农业园区绿化和村庄绿化。加强自然湿地保护,年均完成森林抚育改造6万亩。到2020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4%。至2030年,全市林木覆盖率力争达到30%以上。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大力开展绿色防控,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到2020年、2030年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分别达85%、90%。支持粮经、粮绿、粮饲轮作,推进土壤污染监测和生态修复试点,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收集处理与综合利用试点示范,促进畜禽粪便就地就近利用。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三是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企业沼气发电并网、沼气接入燃气管网和三麦秸秆全量还田普及工作。到2020年、203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大中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均突破90%、98%。
一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至2020年、2030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农(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分别12个、20个,种植业“三品”产量占比分别达到55%、75%,渔业“三品”比重分别达到90%、95%。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淘汰散养户,压缩小规模养殖比重,提升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2020年、2030年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0%、90%。二是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加大农产品检测和监管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防范能力。开展系列专项整治活动,突出源头治理,强化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三是提升肉食品安全管控能力。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措施,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引导屠宰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拓展自营批发和冷链配送销售服务。
深入分析南通产业特色与比较优势,重点在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休闲观光等领域,包装推出一批新项目。与上海农业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对接打造共建平台,承接上海产业梯度转移,打造成上海农业外溢功能的承载区、产业转移集聚区和创新模式的复制区。利用上海三大农业科创中心,引进、推广上海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畜禽、特种水产、花卉苗木新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和更新率。加强高效农业实用技术的引进,探索农业产学研结合的新思路、新模式,重点实施产学研合作创新项目,利用上海的资源优势,力争在新品种培育、高效栽培、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标准化生产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的研发和技术推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促进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实施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战略,利用上海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的优势,加强农业合作。吸引上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南通建立种养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在这片希望的沃土上,南通农委人正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昂扬的斗志,怀揣幸福梦想,阔步走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幸福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