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宗旨书写造福乡亲佳话
——记玉泉区小黑河镇达赖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颜淑英
本刊记者 云华 王雅琴 高菲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达赖庄,只要一提起村里年过六旬的党支部副书记颜淑英,无人不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有人更是如数家珍般地一桩又一桩地介绍她为乡亲们所做的好事实事。
1972年,来到达赖庄已经十年的颜淑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而她变得越发能吃苦,与村里的年轻人干一样的活。社员们看她能吃苦、肯卖力,一致推选她当妇女队长,后来她还当上了民兵营长和突击队长,曾被评选为三八红旗手,参加过劳模大会。冬天农闲时,颜淑英还学着裁缝手艺,给乡亲们加工衣服。她没有农忙农闲的时候,一年四季都在找活干,凭借这些,1978年她的家就盖起了村里人人都羡慕的新房。颜淑英曾在乡邻面前这样说:“只要勤劳就有饭吃、有衣穿,就能发家致富,就能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
1982年4月信用社招工,敢想敢闯的颜淑英通过考试,进入信用社工作,开始从事金融事业。她一切从零开始,认真学习文化,刻苦钻研业务,比别人更多的付出也换来了更多的收获,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1999年,转眼到了退休的年龄,正当颜淑英在考虑如何安排退休后的生活时,老天好像知道她闲不住似地,达赖庄村支部书记找到了她,希望她能帮助村里筹备建奶站,为村民解决交奶难的问题。颜淑英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没有资金,她就四处筹措,没有技术,她就外出请求技术人员帮助。为解决村民没钱买奶牛的困难,2000年她与伊利集团联系借款260万元,2010年又向银行贷款160多万元用于奶业发展。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达赖庄村奶牛养殖户发展到273户,每天向伊利集团提供优质鲜奶6.5吨,奶业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一些贫困户也养上了奶牛,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然而,奶业的健康发展仍有许多功课要做。由于村里奶站基础差,鲜奶品质无法保证,奶价低,导致一部分奶农积极性受挫。当务之急是为奶牛养殖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颜淑英想,要想保证鲜奶的品质,让奶农获得较高的收入,没有其他捷径可走,那就是必须要建立规范化的奶牛养殖基地。说干就干,在缺少资金设备的情况下,颜淑英没有气馁,而是带领大家攻克道道难关,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2010年8月建成了一个规范化的奶牛养殖场,养殖场包括挤奶厅、奶牛养殖棚和配套的青厨窖、干储区等,占地面积40000多平方米,一期工程总投资650多万元。对养殖牧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饲养,初步达到了规范化的养殖标准,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饲草饲料资源,有效增加了经济收入,为村民架起了致富的桥梁。
在颜淑英心里,达赖庄就是养育她的第二故乡,这份感情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同根生的荣辱,她在尽自己所能,为这片故土的乡亲们创造更多的福祉,而她所做的一切,也都被大家所认可。2010年,颜淑英当选为达赖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面对组织和党员的信任、乡亲们的期望,她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而如何带领大家共同发家致富,如何让乡亲们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她更是有所思、有所想、有所作为。
颜淑英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的宗旨时刻牢记在我心中,能为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做些实事,我感到十分的踏实和欣慰。”在颜淑英带领下,达赖庄村兴起了建设温室大棚的热潮。为支持村委会的工作,解决农民种地收入低的问题,颜淑英个人投入近10万元,帮助村里建起了温室大棚。贫困户危房改造,她拿出6万元。村里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颜淑英更是时时挂念在心,这些年来,她资助给贫困孩子的学费累计多达50多万元。为方便村民出行,村里修路,她又拿出了16万多元。村里妇联工作在她的引领推动下,开展地有声有色。一个本可以在家安享退休生活的人,却为了村子的发展、乡亲们的幸福而辛勤忙碌,真可谓:情系乡里开辟共同致富路子,牢记宗旨书写造福乡亲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