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简贵刚
一栋栋洋房掩映在绿色怀抱中,人们幸福地漫步在园林广场,尽情邀游在农家书屋的知识海洋……这是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通洲办桥下管理处如今的真实写照。近几年,这个管理处的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户均固定资产达120余万元,村庄干净、整齐、靓丽。这些变化都得归功于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管理处书记宋蓉远。
建造小洋房 圆民安居梦
桥下村原来3个组居民房屋没有规划,七零八乱,道路又窄又弯。宋蓉远想村民之想、急村民所急,圆村民安居梦。他的想法得到班子成员和95%以上村民的赞同。
为让村民早日住上新房,村里成立了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的建房小组,宋蓉远与街道办下派的村党支部书记一道带领大家跑规划、搞设计,并带领村民亲自采购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2005年12月20日,40栋房屋全面竣工。在这数百个日日夜夜里,宋蓉远带领村干部起早贪黑,采购材料、监督质量、保护安全。看到一幢幢新楼拔起,村民打心眼里高兴,干群的心拉得更近了。
为民办实事 引领奔小康
村民虽然搬进了新居,可是失去了土地,光靠部分房屋出租收入怎么行?宋蓉远的脑海里,一个依托城市交通资源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设想“崭露头角”。
2007年7月的一天,鞭炮声响彻桥下村,一个现代物流场拉开了建设序幕。宋蓉远发动村民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投资2000多万元,在2007年底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115亩,集餐饮、住宿、仓储、修理于一体,功能齐全的大型货运物流服务中心。其中占地60亩的货运停车场,可供200多辆大中型货车停放,2011年货运物流业产值达2400万元。村里分给每户一个货运场店面,每户每年店面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宋蓉远还引领村民以货运物流服务中心为依托,创办货运服务部。目前,注册开办的货运公司有28家,年创利税1000多万元。在宋蓉远的带领下,村民收入逐年提高,人均年纯收入3万多元,村集体年总收入则由前几年不足1万元迅速增至400多万元,集体固定资产由2001年的不足5万元猛增至2011年的1.1亿元。
2008年9月,宋蓉远被选为桥下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带领班子千方百计为村民办好事实事。投资近1000万元,建立桥下钢材贸易市场,为村民创业增收打造更好的平台。投入56万元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广场和农家书屋,安装户外健身器材;投入20多万元整治环境卫生;投资18万元安装摄像头,成立巡防队,建设安防家园。近3年来,他先后争取上级部门、单位资金近500万元,推进新农村建设。投资近300万元硬化了近7公里村道;安装无线广播系统;建立医务室;投入160万元绿化村中央广场面积46000平方米。
如今,桥下村100%农户住上了漂亮的4层别墅楼,并安装了太阳能,有线电视入户率100%,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取10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给每个考上大学的村民子女发放奖学金2000元;为村民统一办理新农合医疗保险,对有重大疾病的村民另给2500至15000元经济补助。
抓道德建设 树文明新风
宋蓉远坚持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订阅相关报刊、书籍,供村民学习,把建设文明新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制定了《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各家各户,规范村民的言行举止。引导村民争做“四有新人”。积极探索文明建设有效载体,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媳”、“好邻里”等评选活动,调动村民参与文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
近年来,桥下村先后荣获“新余市小康红旗村建设优胜单位”、“新余市文明单位”,新余市“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渝水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城市管理优秀社区(管理处)等殊荣。宋蓉远当选为渝水区第七届人大代表,先后获得新余市劳模、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十佳村(社区)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