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资讯网欢迎你! 收藏本站 | 设为主页 | RSS订阅

地方 北京 四川 山东 河北 陕西 广东 重庆 黑龙江 福建 江苏 山西 贵州 广西 吉林 湖北

杨家窑:黄土高原上的“人间天堂”

2022-10-28 15:23:41
来源:中国新农村资讯网
本刊记者 葛东 刘日文

人生的过往仿佛一枚落叶在秋风中飘零不定,即将北上开拓新事业的郭占君望着脚下这片土地,思绪万千。

风沙弥漫、黄土翻滚累积成这干涸贫瘠的山河。父辈黝黑布满皱纹的脸庞,把这地貌深深印刻。在郭占君能勉强手提肩扛的年龄,就跟随憨厚老实的父母,走向大山深处,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默默劳作。

一块没有血性汉子的土地是悲哀的,同时也是痛苦和无奈的。要使这片失血过多的土地复苏过来,需要的是更强劲的肌肉,就像守护秦始皇陵的武士俑那样的勇士!

就在人们为摆脱贫穷全力奔命时,突然,一股强大的声波夹着不可阻挡的气势,冲进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沟里……

杨家窑:黄土高原上的“人间天堂”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二十年以前,黄土高原塔山脚下的杨家窑村,没人记得,因为它没有灵魂,只有穷困潦倒的生活。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间追溯到2000年,以穷而闻名的杨家窑发出了改变农民命运的呐喊声:“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并以“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豪言壮举,实现了拯救自己、改变命运的目的。

2022年7月,带着急切解读杨家窑的渴望,记者驱车从北京慕名走进了塞北第一村——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乡杨家窑村,揭开了“全国文明村镇”杨家窑的神秘面纱,更读懂了“全国劳动模范”党支部书记郭占君的传奇人生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首火遍大江南北的《黄土高坡》,慷慨激昂的曲调,成为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然而,走进今天黄土高原上的杨家窑,你会在震撼中留下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夏季的热情,火一样亲吻着这里每一寸土地,农民欧式三层别墅依次排开,绿树掩映、美观浪漫,花海世界里百花绽放,沁人心脾,一幅充满诗意的美丽小康生活画卷徐徐展开,令记者不禁感叹:“这里还是农村吗?连丁点穷字也找不到!这里简直是人间天堂啊!”

村史展览馆里那些今昔照片和数字变化对比,郭占君书记和几位村民饱含真情的回忆介绍,让我确信:这里就是一个由曾经极度贫穷走向今天“全国现代文明村镇”的中国新农村巨变的缩影。

今天,凡是从那个穷困潦倒的日子里走过来的杨家窑老百姓,都发自内心感谢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的庄重承诺,更庆幸身边有一位呕心沥血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将肆虐狂为的“贫穷魔鬼”驱走的贴心人——郭占君书记。

那么,郭占君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坚定的神情中透着刚毅和执着,从他的身上,我感到了力的郑重,闻到了塞北创业者身上特有的黄土气味,在豪迈的热情中,更看到了人世间惊人的创造力!

这真应了“忧危启圣智,厄穷见人杰”的古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郭占君带领乡亲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搬走了一座贫穷的大山!

2004年,郭占君放弃了北京的事业,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老百姓的迫切期待,回到了故乡杨家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在云冈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杨家窑人规划“农耕文化样本村,现代文明示范村,科学发展领先村”的发展蓝图,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抓提升、三年大跨越、四年冠三晋”的宏伟壮志,践行了心中对老百姓许下的诺言。

杨家窑在拼搏奋斗的创业风雨中,一路走来留下了令人震撼的辉煌成就。

采取独资、合资、入股等形式,先后创建了卧龙广服务车队、塔山职工公寓、大型材料储备场、项目综合服务部、加油站、混凝土搅拌站、福龙生物科技、牧同乳业、能源革命科创园区、会务中心等14家村办企业,实现了支部领办、人人入股、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目前全村经济总产值达10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达1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5万元,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风云激荡的时代书写着黄土地的传奇故事,时光暗转流年,在共和国的经纬上,杨家窑是一个不起眼的点,但它却折射出塞北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明珠的沧桑巨变。

那个年代还没有提出引领中国未来的“中国梦”,但,杨家窑党总支书记郭占君,却率先在小山村实现了乡亲们过上幸福小康生活的梦想,超越全国人民同步走进小康社会整整十三年。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不可避免的困难,我们只能面对,并且将之化为动力,将每一天都变成一个新的起点。

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更是一个漫长的人生故事——

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艰难中谋发展,在绝路中开辟新天地,甘为人民奉献青春热血

太阳见证过杨家窑的沧桑岁月,风雨洗礼着它的永恒生命,泪水浸透了它的昨天历史,塔山弥漫的烟雾为它披上轻盈的宴纱,万道旭日晨光穿透层层迷雾,轻柔地抚慰着她,这是一个梦?不,这不是一个青天白日的美梦,而是一个得以实现的真实的中国梦。

记者追问郭占君,为什么放弃北京的事业回到故乡贫穷的大山沟里?

郭占君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杨家窑村人,这里留下了许多令我难以忘怀的故事。很难想象,过去的杨家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当地有名的经济穷村、治安乱村、上访大村。更令人焦虑的是,上千人的大村仅靠一口人畜共用老井,干旱季节,老百姓自己喝水都难以保证,更别说用水浇地了。坑洼不平、满是烂石头贫瘠的黄土地,无情地扼杀了庄稼的生命力,一直靠吃国家救济粮和返销粮维持生计。改革开放后,杨家窑办过煤矿,由于技术、市场等多种因素煤矿一直经营不好,艰难维持到1998年后关闭。贫困的杨家窑人再也无法维持生活,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谋生,村里仅有妇女、儿童和老人200余人。截止2004年,村集体负债4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我曾在村办煤矿当过几年会计,后来煤矿关闭,我也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到外谋生……”英雄有泪不轻弹,可是,情到伤心自然流,郭占君与记者谈及过去心酸往事,止不住伤感的泪水模糊了视线。

郭占君北上经商创业,有压力、有痛苦、有悲伤、有迷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凭着满腔热血和迎难而上的勇气,最终兴办的企业越做越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但是,郭占君每年春节回老家看望父老乡亲时,看到故乡依旧贫穷,心里就不是滋味儿。“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推动我回故乡探亲的频率越来越高。帮贫解困,渐渐成为我回乡的理由,更使我在人生道路上重新确立了未来的航向,也许这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就是难以更改的乡情。2002年7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加感到责任在肩,回报家乡的想法也愈发强烈。”郭占君动情而坚定地说。

2004年,云冈区党委(原南郊区)和口泉乡在北京找到了事业蒸蒸日上的郭占君,动员他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回村任职就意味着放弃自己打拼多年,终于走上正轨的企业,“何苦要趟杨家窑这浑水呢!”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面对组织的重托和信任,尤其是人民群众急切的期盼,最终,他将企业交给兄弟打理,毅然决然回村任职。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就在郭占君准备动身回乡履职的短短几天里,杨家窑就出大事了。同煤集团塔山煤矿选址杨家窑建矿,几乎将全村土地征收,当时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面对心急如焚的村民不敢去跟大企业协商多争取些利益,领回来的土地补偿款也没能公平兑现,使得全村90%的村民到矿上闹事,险些造成大的流血事件,给区委区政府造成了很大影响。当时村“两委”失去民心,贫困的杨家窑人心涣散。

山虽不高尽是坡,土地瘠薄石头多,饥荒太多无收入,流浪逃荒人最多。

四面楚歌的杨家窑没有带给郭占君丝毫惊喜,反而是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包袱,更有艰难的改革之路。这时候更有背后看笑话的人,暗地里幸灾乐祸嚼舌根子:“好好的北京不呆,何其苦啊!郭占君钱多的没地方花了,真是个愣子。”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出天堂般的辉煌,只有流过鲜血布满老茧的双手才能弹奏出生命中绝美的曲调。人间正道是沧桑,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

面对各种冷嘲热讽和严峻现实,郭占君沉着应对,积极寻求对策。“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郭占君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

彼时的杨家窑,危机四伏、困难重重、负债累累,全村综合收入在云冈区排名倒数第一,百业待兴,面对此情此景,郭占君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负债4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仅800元,一切从零开始,定将带领全体村民走出困境!”郭占君在心中许下宏伟誓言。

他很快组建了新的两委班子,坚持走群众路线,脑里思虑群众、心里想着群众、眼里关注群众,与百姓心连心,自觉站在群众立场上做决策。带领一班人走访全村每一户村民,了解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最终将占地补偿款公平公正下发。

这是杨家窑有史以来第一次为老百姓找回了公道,更是第一次把公正的天平摆在了老百姓面前。

一个缺口的杯子,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它仍然是圆的。塔山煤矿进驻杨家窑村,虽然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大困惑和抵触情绪,但是,从塔山煤矿占地纠纷中郭占君嗅到了一个天大的商机。

成功和喜悦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也永远垂青于最真诚的人。

白手起家,甘当矿山的装卸工,先解决温饱。

杨家窑人根治贫穷的第一步,就是从服务矿山做起的。

在区委、区政府、乡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杨家窑与塔山矿进行了艰难的谈判,最终将煤矿煤矸石排放、装卸、运输业务承揽下来。经过这次起步的战役胜利,村两委班子成员明显得到锻炼,也大大地鼓舞了民心,更为杨家窑在绝处逢生中找到了出路,同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凭借毗邻同煤集团塔山工业园区的优势,村“两委”没有简单地将同煤集团建设工业园区占用村中土地的补偿款分光吃尽,而是从服务煤矿起步,与塔山煤矿集团达成合作服务协议,确立了服务煤矿发展集体经济和实施种植、养殖、加工、贸易“四业”并举的两步走发展战略,创新性地以村集体、村民共同入股的方式,于2006年成立了第一家村办企业——卧龙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说这是促使杨家窑起死回生的第一根救命稻草,也是通向致富坦途的第一根产业链条,还是郭占军在任期内收获的第一个丰收果实,更是一道全村老百姓未来希望的彩虹。

郭占君带领杨家窑两委成员历经千辛万苦,日日夜夜的拼搏奋斗以产业促发展,终于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

再也不用吃救济粮和返销粮了,杨家窑人无法遏止泪水顺着脸颊滚滚流淌。

烟火的绚丽,落叶的凋零,尘土的归一,纵使你千万般奈何,也无法去改变什么,杨家窑迈进新时代的历史脚步再也无法阻挡。

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紧接着,杨家窑以令人难以想象的超前速度陆续创办了14家集体企业,迅速壮大了民营企业的规模,有力的实现了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跨越增长。从2006年开始,年实现利润达7000多万元,这些村办企业的成功运营为后续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黄土高原上的传奇故事——重塑党的形象威信,立心铸魂“增定力”;强化组织建设,筑牢堡垒“聚合力”;创新服务方式,丰富载体“激活力”;强化品牌引领,突出示范效应,赓续红色血脉,凝聚磅礴力量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在危难之处挺身而出的共产党人,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帜。一颗丹心,用信念铸就忠魂;一副铁肩,用担当践行使命;一串脚印,用务实书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答卷!

郭占君上任第一年,杨家窑仅有党员23人,而且40岁以下党员全部在外打工谋生,留村党员都是50岁以上的老弱病残,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不开展任何党组织活动,组织制度形同虚设,书记长期缺职离岗,组织工作基本处于停止状态。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没有底气的杨家窑党员干部在区里、乡里参加各种会议居然选择坐在最后排最旁处,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

软弱涣散的杨家窑党组织长期形成了不关心、不维护群众利益,以说假话、办虚事、做两面人,一门心思谋个人发展的局面,长久以往得不到群众信任,老百姓与党员干部的成见隔阂愈来愈深……

为此,郭占君下定决心,刻不容缓地对“软弱涣散”的党组织进行整顿。

“党的建设是化解一切艰难险阻的‘如意法宝’,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建是引领各项工作前行的有力保障。”郭占君带领党总支部大刀阔斧地点燃了“党建七把火”,映红了杨家窑“沉默了半个世纪”的党组织阵地,有力地唤醒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初心意识,逐步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郭占君以身作则,切实担负起支部书记责任。他把整顿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倾注主要精力加强指导并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切实解决党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从一件件实事、难事、具体事办起,使整顿工作真正产生实效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党组织转变。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严肃组织生活,把“三会一课”、“两个联席”、“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法和会议制度以及党内制度落实到位,真正把党员队伍武装起来、凝聚起来,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号召力、战斗力。

全体党员重温入党志愿、入党誓词,使党员和干部一次次感受到思想的洗礼和升华。郭占君说:“重温入党誓词,就是重温最初的决心和信念,无论是当初入党宣誓还是现在重温誓词,都是在党旗下所立下的誓言,它感召我们努力实践,不断进取,奋斗终身。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为党的旗帜增添光彩。”

学党章,强党性,争做实干创新的模范。杨家窑党总支聘请市区党校专家教授来村现场讲党课,唤醒党员的党性意识。

在组织生活会上,郭占君特别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能不能在建设发展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关键在于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为人民服务的初衷。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豪气和攻坚克难的锐气。”

坚持“三会一课”生活会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模式,提升党员的思想境界。杨家窑党总支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加强、创新”要求,不断丰富“三会一课”内容,灵活“三会一课”宣讲模式。让党员走出会议室,走进实践课堂,推动组织生活从传统走向创新,从枯燥刻板走向百花齐放。

郭占君经常带领党员干部到省内外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习,尤其在省内大寨、贾家庄、东四义村等优秀基层党组织学习中受益匪浅,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建设新的杨家窑注入了巨大活力。

杨家窑党支部全面深化“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法。坚持村民自治、民主协商、因地制宜原则,大力推进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建立村“两委”干部廉政制度、党员监督制度及30多项农村事务管理、监督、民主决策制度,细化了村民入股分红、福利分配等11项具体办法。在密切联系群众上,郭占君以实际行动做表率,树标杆,干部与村民联户,党员承诺服务,定期举行村情民意恳谈会。他要求党员不说“硬”话、不放“粗”话,为民办事做到细心、耐心,得到村民高度认可。严格履行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连续十多年有效地杜绝了老百姓再次上访事件的发生。

创新“党建+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双培、双带、双强活动走深走实。创建党建品牌,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核心,以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目标,以服务社会和群众为重点,以加强组织建设为保证,凝聚党的执政理念,体现党的执政方式和党的执政目标,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杨家窑特色党建品牌的创建,对于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郭占君如是说。

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争先创优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品牌塑造这一工作方法,逐项攻坚、打造精品,不断积累党建经验,着力提高杨家窑党建工作的引领力、影响力。组织设定与自我定位相结合,为每名党员设岗定责。郭占君提出了“三个看齐”要求,即干部向书记看齐,党员向干部看齐,群众向党员看齐,书记作为引导员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充分发挥作用。

杨家窑党总支谋深、抓细、落实,强化党建品牌引领力。认真实施“农耕文化样本村,现代文明示范村,科学发展领先村”党建品牌示范工程,做强做实做大深化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将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以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为引擎引领乡村振兴。一是建强“红色堡垒”,聚焦增强政治功能,健全村组织体系,提升队伍能力素质,改造升级党群服务中心。二是激活“红色细胞”,开展党员“双亮双带”行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培育“红色产业”,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旅游经济,形成基层党建+红色资源+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郭占君说:“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既要靠党员个人努力,也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基层党组织要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设载体,引导党员在积极投身改革事业中起表率作用,引导党员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中起引领作用,引导党员在完成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中起带头作用。要紧扣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通过‘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双培双带双强’‘党员中心户’等方式,造就党员致富能手,党员带头致富典范,党员帮助群众致富的样板。加强村务监督与‘四务’公开,规范‘三资’管理,严格‘四议一审两公开’流程,推动‘清化收’工作走深走实。落实‘四诺四评’工作机制,做好‘争旗提档’、‘星级文明户’申报评选,充分发挥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开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新局面。”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抓好基层党建、打造党建品牌,是杨家窑党总支在赶考新征程上回应群众呼声、答好时代答卷的有效方法。

昔日“东南飞”,今朝“凤还巢”,随着党建的不断加强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杨家窑外出务工党员纷纷返回村里,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以前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80%的青壮年琢磨着怎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如今100%的青年人争先恐后的回归故里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以时代发展为契机,杨家窑党总支从团员和优秀青年中积极输送党组织新鲜血液,随着新生力量的增加,共发展党员74名,是2004年党员的三倍,30岁以下、大专以上占32%,女党员占18%,文化程度显著提高,巾帼英雄建功立业树新风。村里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组织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党建廉政教育基地等。党组织规范建设使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成为党员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共商基层事务,参与组织生活及日常休闲娱乐的一站式服务平台。2015年,村党支部发展成为党总支,并在四个村办企业设了党支部,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赓续红色血脉,凝聚磅礴力量。杨家窑党总支组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突出党员干部、青少年等为重点学习教育对象,引导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而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

杨家窑党总支经常组织党员干部探寻红色革命圣地,致敬建党峥嵘岁月,不忘来时路,走进革命圣地西柏坡、井冈山、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等,抓实廉政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杨家窑党总支先后被国家、省、市、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6月,被中共大同市委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1年7月,被中共大同市委授予“十佳红旗党组织”荣誉称号,2012年6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郭占君本人2010年被授予“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1年被授予“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017年被授予“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在荣誉面前,郭占君没有骄傲更没有坐享其成,而是继往开来,引领各党支部迈步“十四五”,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赋予组织工作全新使命。

黄土高原上的传奇故事——畅想“二十字”方针渐行渐近,杨家窑逐梦新时代,成就人间天堂

产业之基越牢,产业链条越长,产业效益就越好,产业发展就越稳。杨家窑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再造农业、发展工业、培育新业、扶持创业的产业强村富民之路。

郭占君以卧龙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14家集体企业为基础,贯彻落实布局区域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一体化、销售品牌化的产业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抢抓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新机遇。

特色种植产业开启乡村振兴“致富门”,鼓起百姓“钱袋子”。2008年,杨家窑与台商合作组建了大同市福龙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营台湾名贵花卉蝴蝶兰和热带水果木瓜、香蕉。投资3400万元,建成了5个共计20000平米连体温室与现代化种苗科研中心,年产种苗150万株。与此同时,将台湾的木瓜、香蕉、百香果、金龙蜜枣引进杨家窑,现有占地4000平米的高标准木瓜大棚,种植超过1000株木瓜树,已实现年产28万颗。“兰中皇后”蝴蝶兰、“百益果王”木瓜,这些典型的热带“花果产业”扮靓了杨家窑,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杨家窑绿色发展中特色设施农业的一大亮点,更成为黄土高原上唯一的一个热带植物雨林吧。

在这里,到处是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巨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会运动的植物等各种奇花异果,应有尽有,创造着台湾的木瓜、香蕉、百香果、金龙蜜枣等南果北移,种子在北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奇迹。蝴蝶兰繁花似锦,木瓜硕果累累,香蕉串串滴绿,这些都是杨家窑发展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的招牌。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木瓜树在温室大棚里被“做了手术”,永远长不高却结果,满棚蝴蝶兰的母体,却源于为数不多的几个芽尖尖。

杨家窑持续扩大经济果林种植,村花烂漫时节来到这里,桃花红、杏花白、梨花香,将整个山村渲染得生机无限。600亩杏树地,每年可产大结杏200多万斤。3公里长的葡萄走廊,栽植特色葡萄树1万株。还培植了4年生寒富士苹果树和鸡心果树1万株、“忆香蜜”油桃1.3万株、“玉露香梨”7000株等珍奇水果。花果产业正在“扮靓”杨家窑,山青、林深、水秀,不断巩固的生态,让这里的景致越来越美。

每年4月举办的杏花踏青节,吸引众多市民、文艺团体、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花赏景,成为杨家窑乡村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

记者在国家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咨询乡村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时,吴晓玲副司长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达到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全面融合发展,是现代农业和品牌农业的本质特征,更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谈到产业发展,郭占君胸有成竹地说:“杨家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突出特色,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思路越来越活、办法越来越多,正走出一条具有杨家窑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

特色养殖业成为增收致富的新链条。2011年,杨家窑投资2.3亿元组建了四方高科农牧有限公司,建成了牛舍、运动场、挤奶厅、青贮窖、干草库、精料库、饲料加工厂、有机肥生产厂、办公室和职工宿舍等,总建筑面积达137812.64平方米。目前,四方高科奶牛存栏10000头,日产鲜奶117.8吨。四方高科与农户、种植合作社紧密合作,采用“公司+种植+乳制品加工”的种植、养殖、乳制品加工模式,种植饲草料3万亩,带动农民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

四方高科目前已发展成为山西省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最高,管理最先进的笫一个国家级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也是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更是山西省笫一家被农业部授予“粪污处理与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标准化牛舍、TMR精准饲喂、现代化挤奶厅、数字化管理系统、精密的化验仪器、先进的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完善的机械装备……走进杨家窑四方高科农牧有限公司,记者每到一处,都能看到浓厚的高科技引领创新跨越发展的景象。

四方高科还有“牧童”主题乐园,可以在这里进行挤奶体验,带着孩子体验一把挤牛奶的实操,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创新引领打造现代化智慧牧场,杨家窑就是这么“牛”!

2015年1月,杨家窑依托四方高科奶牛养殖园区,又投资2.4亿元建成牧同乳业,目前成为全省首家上市的乳品企业。牧同引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线8条,并先后通过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危害分析与关健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有力地保障了产品质量。

牧同乳业,日加工乳制品500吨,年支付奶款7.2亿元,可达到4.5万头奶牛的养殖规模,每户农民养殖奶牛按10头计算,可带动奶牛养殖户4500户,每头牛带动种植面积按5亩计算,涉及饲草料种植面积23万亩,每户农民种植饲草料面积按10亩计算,带动农民2300户,共计带动农民6800户,农民户均增收10000多元。   

2017年4月7日,牧同乳业被中国奶业协会核准为“中国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已成为覆盖大同市及周边地区的牛奶品牌,并以绿色奶源、国际化工艺、保鲜物流著称,被广大消费者称为“晋西北老百姓身边最天然的牧场”。

2021年10月30日,牧同乳业完成上市,成为山西省第一家乳制品上市企业。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达1.46亿元,产值1.89亿元。牧同现已形成草业种植、奶牛养殖、肉牛养殖、乳制品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

感恩是一种企业精神、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境界、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牧同乳业积极回馈社会,责无旁贷地扛起民营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全力以赴解决当地奶农卖奶难,为政府排忧解难,促进大同地区奶牛养殖业蓬勃健康发展。在开发老百姓身边的名优产品,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循环经济的同时,勇当企业奉献公益事业的排头兵,除了免费为杨家窑村民每天提供半斤新鲜的巴氏牛奶外,还心系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教育,捐物捐款已成常态,截至目前,牧同乳业累计向社会捐赠价值350万元产品。牧同人的爱心,为孩子们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带去一片光明,让爱的畅想曲响彻大地、山川、河流。

杨家窑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依靠科技创新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道路,既可带动当地饲料、养殖、加工等产业的良性发展,又可带动当地其他乡村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已成为云冈区扶贫开发事业中的闪光点和典型示范户。

生态宜居,杨家窑梦中的美丽乡村不再是梦。说起乡村,便想起东晋辞赋家陶渊明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美丽乡村,一个仙境般的世外桃源,如梦,如歌。

今天,杨家窑人的生活远远超出古代诗人笔下的男耕女织、良田美景的理想社会标准。

自2004年以来,杨家窑村党总支充分依托生态治理成果,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逐步打造出富有塞北乡村气息的特色小镇。为打造“花园家园、绿色村庄”,杨家窑从2006年开始,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新造农田2350亩,新增水浇地1000亩;栽植云杉、松柏、丁香、黄花槐、杏等景观树和经济林20多万株;新建休闲公园,建成人工湖一座,湖中各类鱼种共计3万余尾;居民小区栽植有松柏、云杉、银杏、樱花和各类果树,绿化覆盖率达43%,真正成为花园式家园。

梦想在心中,生活的希望和光明就是圆梦。在这块总面积8.78平方公里,耕地3010亩的黄土地上,一场因居住环境改变而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成为老百姓一生中从未有过的希望和期待,幸福的安居梦梦想成真。

2009年杨家窑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按照生态宜居,环境优美,满目绿色的要求,为杨家窑老百姓打造美丽新村。先后投资1.6亿元建成欧式别墅178套和板式住宅楼435套,杨家窑430户1128人,全部住进了环境优雅,绿化景观遍布全域,抗震十级,装修精美的三层别墅里(舒心园小区)。

与此同时,杨家窑积极实施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村里村外统一实施了净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数字化、平安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六化两建设大工程。以高科技监控中心实行360度无死角监控为牵引龙头,组建保安巡逻队增强平安建设力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把广播电视网络中心,作为杨家窑对内对外文明宣传的窗口,引导老百姓牢牢树立开拓进取,乡风文明的新时代理念;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作为切身利益和必需的生活保障,唱响了自来水全部入户、天然气全部入户、冬季供暖设施全部入户、宽带网络、数字电视全部入户的交响曲,“音符”覆盖率达100%。

发展高质量教育事业,承载着千万个莘莘学子的梦想,是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至高点上需要共同思考的课题。

为了解决杨家窑孩子们的教育问题,郭占君不惜跋涉千里之外的杭州,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外出考察高标准学校、寻找优秀设计团队为新建学校做准备。

在人们的印象里,农村学校或许还是设施陈旧、教师教学质量良莠不齐,令人担忧。

然而,杨家窑学校堪称中国新农村的样板学校!无论是校园美化、高科技教育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配备和教学质量,都与城镇学校几乎没有两样。

一流的教学设施,展示着学校的先进卓越,置身于大同市首所农村特色样板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灰白相间的江南建筑风格布满整个校园,浓浓的水乡温馨情调扑面而来。在校园林荫大道上,葱郁的树木、盛开的鲜花、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人性化的学生公寓……创造、奔向、开拓、进取等各种生态文化景观,有机和谐地融合,形成强烈的时代动感音符。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九年的学费全额免费、孩子们不出村就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所矿山脚下的农村学校。

聚焦民生改善,杨家窑争做融合发展的先行者,经济转型的增长极,乡村振兴的新典范,点缀乡村美丽的容颜,带活文旅事业向纵深发展。

郭占君为了进一步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板块,实现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培训、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以生态环境治理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美丽乡村为基点,强化道路干净整洁、院落整齐划一,为美丽乡村建设再添新“绿”。持续巩固提升“美丽庭院”创建成效,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努力打造“一户一品、一村一景、一院一韵”的“美丽庭院”大格局,形成了“处处是风景、院院成亮点、家家都和谐”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郭占君说:“乡村的青山绿水、山环水绕、鸟语花香、古老建筑、阡陌农田,既是农民生活的安居之所,也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更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形。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根脉,要延续历史传承,根植文化积淀,留住原乡特色,回应未来期待。”

杨家窑持续不断打造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同时实施老村复兴工程,最大程度保留和修复老村肌理,修复旧村15套院落民宿,兴建老村牌楼、村史博物馆、书院、讲堂等历史文化教育类建筑物,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底蕴。

“两件事情忘不了呀!一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占君书记能带领大伙儿打败了鬼见愁的杨家窑贫穷,让我们住进了金銮殿;二是我看到了一生中稀罕的事儿,城里四轮公共汽车居然通到了我们这个山沟里。”在205路公交车上,一位杨家窑村老人对记者感慨道。

“是呀!坐公交车进城更方便了,我们都很高兴”,其他乘客也纷纷表示。

2020年5月7日一早,杨家窑响起了欢庆的锣鼓。村民们在用最传统的方式庆祝一件大喜事:一条由大同市公交二公司至杨家窑村的205路线(试运行)开通了。自从205公交车正式运营后,市民们纷纷慕名前往“塞北第一村”一睹其真容。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杨家窑历经18年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经济高度结合,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郭占君更是痴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未来蓝图描绘里,他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要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农村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将树立正确的乡村美学观,努力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为乡村振兴绘就缱绻的画卷。”

杨家窑村先后被国家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007年被大同市授予“村庄绿化先进村”和“土地开发整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8年,被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授予“山西省生态文明村”荣誉称号,2009年被大同市授予“农业战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荣誉称号,同年被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山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荣誉称号……

培育乡风文明,铸牢乡村全面振兴之魂。杨家窑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创建乡风文明大家庭。

提高站位,突破乡风文明建设难点。生活不断富裕的今天,不仅要让农民“过得有面子”,更要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活动和精神文明宣讲活动,提高村民自身素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增强他们的幸福感,让乡风文明蔚然成风。杨家窑全村上下牢牢抓住弘扬“文明多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这个主阵地,通过长期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不断改变群众落后思想观念,帮助群众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素质。

杨家窑以党总支为核心,以团支部、精神文明办、村妇联、关工委为主体,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惠民服务能力,有效传播乡村文化,有力传承乡村文明。以多种载体多种形式构建乡风文明建设精神内涵,以健身、体育活动为引领,在铭心活动广场,设置篮球、门球、羽毛球、网球等体育和健身器械,以期激活人们加强体育锻炼,树立珍爱生命的健康思想意识;以传播文化,启发农民学知识强本领为出发点,成立集图书阅览、宣传教育、科普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并组织村民编写村史、创作村歌;塑造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组建“我爱我家”志愿者服务队、威风锣鼓队、舞蹈队、红歌传唱中心等,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坚持元旦、春节、元宵节、节假日的晚会表演,送文艺到田间地头、工厂企业、旅游胜地;以科技创新模式推动,新风尚办事处大胆启用大数据、智能化办公,让人们在数字网络设施、党员远程网络教育系统、村级数字文化活动室、农家电子书屋等便捷的服务中充分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新奇世界;每月举办“文化大讲堂”“村民大讲堂”等活动,以红色资源为主要宣讲内容,让村民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每年表彰环卫一线职工和卫生先进家庭,既促进了环境整治工作,也提高了村民参与热情;每年举行十佳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评比活动,让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恪守美德、孝敬老人、关爱弱困成为风气。杨家窑连续几年荣获国家、省、市、区乡风文明建设光荣称号,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文明和谐村”、被大同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13年郭占君被授予“大同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优秀企业家”。

好乡风就是生产力,好乡风能够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支撑。

在2015年2月被评为“全国闻名村镇”后,慕名前来参观学习、休闲度假、取经合作、投资开发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流连忘返,同时也吸引众多在外打拼的本地人纷纷回归故乡,创造巨大经济价值。

杨家窑党总支坚持“政治引领”,筑强乡村治理“堡垒”。

用“自治之笔”塑就乡村振兴之“形”,坚持“自治强基”,增强乡村治理“引擎”。杨家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员在自治中的表率作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培育党员干部、村民组长、青年妇女等各类党员志愿者,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凝聚自治“向心力”,让“亮身份、履职责、当表率”常态化、制度化。

提升网络服务水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杨家窑党总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机制,通过“党建+网格化管理”,形成“科学建网、有效用网、严格管网”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实施“党建+网格化管理”,将辖区划分为3个大网格,实行“全员、全区域、全事务”管理。郭占君任网格长,下设3名网格员,10名网格辅助员,运用好平安山西APP,并对网格内事务进行及时上报,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管理模式,抓好政策宣传、文明创建、应急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强化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一核引领、一网多元、联动共治”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联系服务村民常态化、长效化。用好杨家窑村报、“魅力杨家窑”公众号、村民微信群、公开栏、LED显示屏等常态化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值班站岗、摸排统计、防疫宣传、核酸检测……在网格长郭占君亲自带领下,杨家窑的网格员一直坚守在防疫工作一线,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责任,构筑起了阻击疫情的坚固堡垒。

2022年4月22日,周边地区疫情严峻,为积极应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杨家窑党总支闻令而动,紧急部署,杨家窑网格员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用“网格力量”守护群众的健康安全。

杨家窑网格化一根针串起乡村治理的千条线,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网格,以服务凝聚每一个民心。在入户巡查中发现问题,在协调沟通中解决问题,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工作认真积极负责,真正成为了老百姓身边的“贴身管家”。

用“法治之笔”充盈乡村振兴之“实”,坚持“法治保障”,铸牢乡村治理“底盘”。杨家窑党总支以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为抓手,积极建立以村委会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新型乡村治理机制,建立完善移风易俗“一约四会”制度的依法治理模式。“一约”:即村规民约,“四会”:即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提倡红白喜事简办,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结合村民代表大会、户代表会议等议事协商机制,建立“道德红黑榜”,着眼于“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法治社会治理新格局。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建立以村“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等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建设村民“看得见”的普法阵地,宣传农村宅基地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劳动保护法等村民“用得上”的法律知识,法律顾问每月不定期的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

强力推进“清化收”赋能乡村振兴,做好集体经济“清化收”,当好乡村振兴“擘画手”。坚持动真碰硬,聚焦主要矛盾。“清化收”不仅涉及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杨家窑党总支坚持依法依规、因情施策、集中攻坚。

开展以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村级债务化解、新增资源收费为主要内容的“清化收”工作。全面规范合同,坚持排查、逐件过筛,开展“地毯式”排查认定。目前梳理村集体土地租赁、集体用工等各类有效期内合同12份,其中5年以下合同5份、5至10年合同1份、10年以上合同6份,化解债务7.2万元,收回资金6.3万元。对每一笔债务详细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对债务发生时间、形成过程、形成原因、债务分类,依据化解办法、意见建议等,制定出翔实的整改方案,使集体经济甩掉了“历史包袱”,“由负转正”轻装上阵。

杨家窑持续开展禁毒、禁赌、禁黄、反家庭暴力、反邪教、扫黑除恶宣传教育活动。为持续加大禁毒反邪、扫黑除恶宣传力度,更广泛深入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提供涉毒、涉邪、涉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线索,推进禁毒、反邪宣传工作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开展,组织村 “两委”干部、网格员、治安巡逻队全体队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杨家窑学校志愿者以及联络当地派出所齐上阵,集中开展禁毒、禁赌、禁黄、反家庭暴力、反邪教、扫黑除恶宣传教育活动。

用“德治之笔”铸牢乡村振兴之“魂”,坚持“德治教化”,打通乡村治理“经络”。德治具有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影响力,是乡村治理的基础。“自治”、“法治”需要德治先行,“自治”、“法治”运行需要“德治”支撑,“自治”、“法治”的完善也离不开“德治”制约,只有抓实“德治”,才能遏制不正之风,提振乡村的精气神,实现治理有效,繁荣乡村发展。

杨家窑党总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开展“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好家风好家训”“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重点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以诗歌朗诵、戏曲、小品等形式融入德治宣传,播撒到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杨家窑党总支深入开展“诚信守法感恩”为主题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评选一批先进典型,激励群众向上向好、向善向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2015年,杨家窑被国家司法部、民政部联合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2018年,被国家减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联合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荣誉称号。2021年9月,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2022年1月,被山西省委平安建设小组授予“平安山西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从2004年以前负债400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到2020年杨家窑经济总产值一跃到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不足1万元提高到800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大幅增加到4.46万元。

根据国家的定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为小康水平,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一年8000元,那么一家三口2.4万元以上就算小康了。所以,按照官方的定义,杨家窑村老百姓的实际收入早已远远超越小康标准。

杨家窑党总支不光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的脑袋富起来、生活美起来、文化强起来、追求多起来、理想树起来。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涉及到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的系统工程,与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它有两个笔直的指向,这就是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物质上富足,“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更要让农民精神上愉悦,“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

群众的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的需要是第一选择,群众的利益是第一原则,群众的满意是第一标准。杨家窑新农村“舒心园”小区里,一排排欧式别墅新颖别致,健身健美现代化设施齐全的晨练广场,正是村民们“秀幸福”的地方。杨家窑幼儿园里的安徒生童话世界亦真亦幻,演绎着精彩的童年梦想,富有江南水乡情调的杨家窑学校,是诗是画是充满知识的殿堂,是每个莘莘学子向往的温馨港湾,一个又一个,怀揣着教育梦想的园丁,春风化雨,默默奉献,为一届又一届杨家窑的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开启了精彩的人生之旅。值得一提的是,杨家窑老百姓入托、上学、就医全部免费。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杨家窑党总支十分重视孝德爱心工作,结对帮扶五保户、老党员、困难户、困难群众解决居住、就业等难题。实现医疗、养老保险全覆盖,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养老金,同时不定期组织外出旅游,确保他们老有所养。

记者漫步在杨家窑村街心公园内,绿树、草坪、楼台、亭阁、人工湖等错落有致,铭心活动广场体育设施齐全,商业街上大型超市、集旅游接待教育培训为一体的服务中心、大型酒店、购物中心无不展示着经济发展强劲的景象,更诠释了杨家窑村一二三产有力地融合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

记者头脑中的农村样子荡然无存,唯一不变的还是老百姓朴素的乡情民风,热情的好客之道,记者不禁自问:“这里还是农村吗?光景过得让人眼红哩!”

杨家窑村老党员郭瑞难掩激动:“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与城市居民没有什么差别,住房面积比城市里的商品房还要宽敞。村民洗澡理发、卫生物业、有线电视、住房供暖全部免费……春节、中秋每家每户分发米面鱼油。”

“平时我爱去村里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聊天、看书、下棋,老伴喜欢跳广场舞,我俩还经常跟乡亲们结伴去外地旅游。”74岁的村民王菊花脸上写着“满足”。老人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300平方米宽敞的欧式庭院和三层小洋楼被收拾得一尘不染。老人笑着告诉记者,“她的儿子跑运输,儿媳妇和大孙子也都上班挣钱,每年全家还有好几万的入股集体经济的分红,自己还有养老补助,有钱有闲,如今杨家窑的日子就像花蜜一样甜!”

“以前我们都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反过来了,看看我们杨家窑的居住环境,真可以拿出来夸一夸、比一比。”今年54岁的李大姐从小就生活在村里,过去露天如厕的生活,曾令她感到“日子一眼望到了头”。如今,家家户户住进了大别墅……说起杨家窑的变化,李大姐喜上眉梢,“过去路不好走,一到下雨天就得背着孩子去上学。现在都是宽敞平坦的‘农村四好公路’,我开着小汽车去接孩子,生活越过越有滋味了!”

黄土高原上的传奇故事——大爱无疆,精准结对帮扶牵手你我他,一首先富帮后富的扶贫主题曲奏响了兄弟情深的主旋律

从塞北黄土高原到嘉陵江畔,从煤海之乡到黄果树瀑布,从三晋大地到锦绣湖南,一批批杨家窑扶贫的党员干部,满怀热血与激情,在重庆、贵州、湖南、福建、山西等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地,留下了牵手帮扶的动人场景,与当地干群结下兄弟般的深厚情谊,书写了伟大减贫事业的结对帮扶精彩篇章,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新时代长征路上的赞歌。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杨家窑党总支积极响应“结对帮扶”号召,全力构建“五级结对”帮扶体系,在强化兄弟省际战略对接、市际帮扶对接基础上,全面推进本土“携手奔小康”行动,将帮扶资源、工作重心向更偏远,更贫困的乡村延伸。

全力吸收周边农民实现就业,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经济,先后帮扶了大同市云冈区小营村、辛寨村、广灵县马山村、天镇县五里墩村、朔州市北信庄村;远隔千山万水的贫困村更是郭占君脱贫致富的前沿阵地——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楠木桥村、重庆市巫溪县上磺镇羊桥村、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高乐山镇杨柳沟村、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贵州省望谟县坡头村等。2016年,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宁夏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和论坛会议精神,推进村村牵手结对帮扶带动贫困地区乡村发展,杨家窑村党总支牵头与贵州鱼良溪村结对子,共同签署了对接合作协议。

谈及结对帮扶,郭占君激情难耐、感触颇深:“总有一种情感,令人刻骨铭心,参与脱贫攻坚,这是我一生中难忘的岁月,也为杨家窑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杨家窑人从贫困潦倒的日子走进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贫穷二字带给我们的是刻苦铭心的记忆,更理解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在同情中更激发了我们先富帮后富的决心,共产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鞭策着我们,杨家窑党总支在拼搏多年的发展致富路上,始终没有忘记还在贫困中苦苦寻找走出贫困之路的省内外兄弟村。我们一次次奔赴对口支援帮扶地区,以‘做强产业扶贫、做实就业扶贫、做大消费扶贫、做优智力扶贫、做深文旅扶贫’为重点,沉到贫困村、绑定贫困户。从2009年3月,我们就发动广大党员干部陆续与口泉乡的小营村、天镇县的五里墩村结对帮扶。2015年我在北京参加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的时候,与全国多个先进村书记共同加入中国扶贫志愿促进会。在促进会的号召下,杨家窑村多次参与省内外扶贫志愿工作,并探索出一条先富带后富、村帮村、结对帮扶的扶贫模式。”

奉献爱心,慷慨解囊,大爱善举,牵手你我他,走出脱贫路。现代集约化的杨家窑奶牛养殖基地所需巨大青贮饲料,有力地带动周边农村地区5万亩玉米及饲草种植。在吸收劳动力问题上不光向本村劳动力倾斜,更为周边农村300多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情系外来就业农民工,其子女在杨家窑上学、入托、医疗全部免费。杨家窑向相邻的北信庄村流转荒地300多亩,壮大现代农业项目的同时,也为北信庄村集体年均增收10多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家窑不仅帮助贫困村解决生活困难,更是帮助其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杨家窑先后投资20万元帮扶湖北省杨柳沟村发展特色油辣椒产业,福建省下党村发展茶叶种植项目……在手把手心连心真诚的帮扶下,湖南省怀化市楠木桥村水果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依托水果种植产业优势与周边共8个村庄探索出“连村联创”抱团脱贫的攻坚模式,以星星之火,燃起了脱贫的燎原之势,村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贫困人口减少了3成;在杨家窑精心规划和指导下,破题发展产业的重庆市巫溪县上磺镇羊桥村已度过难关重新步入发展轨道;投资172.7万元帮扶鱼良溪村发展生态猪养殖产业,形成农特产品精准对接,为鱼良溪建设培训楼一栋,支持鱼良溪建设农家乐酒店,使鱼良溪走上了旅游、休闲、观光、度假的文旅之路,不仅给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还引导他们走上了创业的道路。2017年至今,杨家窑村党总支累计为鱼良溪投入帮扶资金237.7万元,短短几年时间,该村发展常规蔬菜1200亩,芋头240亩,大棚西瓜400亩,黑皮甘蔗320亩,生态猪养殖300头;发展果蔬种植大户173户,户均增收5390元,全村人均增收2670元。全村的集体经济总额提高了40%,解决贫困残疾人就业22人次,设岗位定职人员10人,老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杨家窑与广灵县蕉山乡北部山区的马山村结对帮扶。

广灵县是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区域,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更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经广灵县委、县政府牵线搭桥,杨家窑村党总支部书记郭占君带领副书记李树盛、郭旺、村办企业卧龙广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员一行,专程到马山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和长远规划。

杨家窑村经过村两委认真商议,最终确定了帮扶马山村的具体办法和措施。首先,从马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干起,一是为马山村建一个村委会综合办公场所;二是彻底解决人畜庄稼从古以来靠天吃饭的皇历,为马山村钻一座深层井;三是将三个自然村整体搬迁建一个新村。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加鞭。

3月27日,郭占君带领杨家窑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钻井队,浩浩荡荡地走进了马山村。自此由党支部副书记李树盛和团支部书记张鹏带队拉开了真情帮扶的序幕,打破了偏僻、贫穷、落后的大山里的这片热土,更唤醒了老百姓沉睡的梦想。

3月29日,在一阵清脆响亮的鞭炮声中,马山村综合办公场所破土动工。经过建设者们夜以继日的拼搏奋战,一条连接民心、环绕村庄、走出大山、迎来希望的致富路、连心路在剪彩声中直通仁用杏基地,直通老百姓的心坎上……

一圈、又一圈、一山、又一山,海拔2400米左右大山里的盘山公路,深深刻在了郭占君的脑海中,结对帮扶的几年里,他早已熟悉了马山村地貌和村情以及一草一木。以身作则深入一线亲自解决问题,入户走访,排查问题短板,落实整改举措,他迎着太阳、踏着星光、冒严寒顶烈日忙碌在田间地头,传递着火热的干劲和必胜的信心。

64岁的李树盛书记和年轻的张鹏书记亲自到仁用杏基地指导村民如何更科学地栽植仁用杏,并雇来洒水车帮助村民及时浇树以提高成活率;为了解决百姓出行难问题,他们多次到四十多米深的土桥下面查看情况,并驱车数百里购置原材料,在得知灵丘县乐陶山村仁用杏基地建设搞得好,亲自引领村干部前往。

笑容源自希望,笑容源自幸福。马山村一张张定格的笑脸倾诉着脱贫巨变的喜悦,拼接成脱贫攻坚路上的最美标识。

决战脱贫攻坚,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贫困户走出一条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助力一批批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撑起一个个扶贫产业,让供给与需求“牵手”,他们就是帮扶结对希望田野上的那朵最靓丽的格桑花。

过去,还曾一片贫瘠;今天,已是脱胎换骨换新颜。绝不让任何一个帮扶村掉队、决不落下一户一人,杨家窑村党总支部兑现了承诺……

郭占君,2008年4月被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10年4月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1月被授予“大同市最美支部书记”荣誉称号,2015年10月16日,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习总书记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郭占君同志受邀参加。2016年10月16日,郭占君同志在北京会议中心参加乡村发展与脱贫攻坚论坛,作为嘉宾接受访谈。2021年2月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脱贫攻坚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鲜活生动展现人民群众一张张灿烂笑脸、一幅幅动人画面、一个个暖心故事,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汇聚成一首首社会和谐的动人交响曲。“努力才能改变,努力就能改变”这样的励志标语,不仅刻在了脱贫村的墙上,也深深刻在了贫困群众的心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从革命年代的“人民英雄”,到建设岁月的“建设标兵”,再到改革时期的“改革闯将”,回首我们党10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正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不断涌现,以“有形的正能量”激励全党同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以“看得见的哲理”感召亿万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黄土高原上的传奇故事——开启新纪元,走进“十四五”,迎接第二个100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

郭占军多次强调,今日之杨家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是增强对人才聚集吸引力和发展动力的大好时机。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材。

人才兴,则乡村兴。振兴乡村,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核心。

“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广阔农村,我们不仅需要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土专家、田秀才和本土能人。”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晚会上杨家窑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廷斌声情并茂地说。

2019年,杨家窑决定兴办教育培训产业和旅游接待中心。该基地位于杨家窑学校以北,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总投入4500万元。杨家窑村教育培训基地建成以来,承办过多次农村领头雁及团委、工会培训,并计划承担全国及全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

杨家窑培训基地在培育对象上,针对当地的产业特点,精选有志向创业的企业主、村干部、返乡青年等群体进行培训。在培训课程方面,针对学员的特点量身定制,精选开设葡萄、大接杏等农业种植专业课程,现场教学体验突出典型引路,实现情景代入,力求入景入情入心。在创业指导服务方面,郭占君与每一位学员单独交流指导,仔细了解每一位学员情况,并给予个性化建议和帮扶设施。同时,专家也与学员结对帮扶,做好后续创业跟踪指导工作。

2020年8月11日,全省第二十二期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提升专题培训班在杨家窑开班,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刘晓山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他要求,杨家窑村是国务院扶贫办第二批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四个实训基地中首次开班的基地,要充分认识到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意义,要发挥国家级实训基地优势,建立创业致富带头人带贫益贫的长效机制。

2020年8月,国务院扶贫办授予杨家窑“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荣誉称号,现在是山西省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省级示范培训基地、大同市农村支部书记实训基地,年接待人员4000多人。

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引爆点,打造新引擎、增长极、动力源。发展面临的“危”不容回避,发展面临的“机”同样千载难逢。

时间的脚步迈入2022年的春天,行走在杨家窑大地,产业革命转型升级趟新路,科技创新奔跑+速度,招商项目稳步推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一个个新业态、新增长点正在孕育。

牧同乳业将投资2200万元实施1万吨优质液态奶改扩建项目;四方高科奶牛养殖场将投资5670万元扩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所178.42亩,新增奶牛存栏3600头;福龙生物预计投资300多万元建设物联网草莓智能温室示范基地项目,新建1栋1536平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园区内5座连栋温室配套智慧农业互联网大数据系统;投资4500万元成立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煤矸石分选厂,选用智能煤矸石分选机代替低效人工选矸,每年可精选矸石约100万吨,产值约7000万元;引领能源革命先行者,投资1.5亿元在大同市“太阳宫”对面建成能源革命科创园区写字楼;为持续不断打造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计划投资1亿元实施老村复兴工程;对接山西省开放大学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筹办全省第一家乡村振兴干部学院;投资7000万元实施培训中心二期扩建项目……

春华秋实,勇毅前行。“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杨家窑“转型出雏型”的关键五年。为加快转型发展蹚新路、出雏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突出转型引领,壮大产业支撑体系,以实现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为主题,把再造一个新杨家窑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一个曾经只有大片石头地,祖辈饱受肆无忌惮的沙尘暴之害的极度贫穷村,一个既不靠近国道、要道和城郊的山沟村,一个上天不曾恩赐任何可供旅游资源开发的村,更是从来没有向国家张口要过一分钱的小村庄……1128名农民,在党的关怀下,郭占君带领杨家窑老百姓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凭着“团结拼搏、务实创新、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塞外黄土高原的人间天堂!